您的位置: 首页  工作动态

文化传承 智慧铸行 《开端:面向青少年的哲学》(第2辑:何为生活的意义)新书共读会举行

发布日期: 2024-04-23   浏览次数 10


为更好地打造一支专业扎实、能力出众、甘于奉献的智慧铸行团队,将文化传承和哲学教育作为哲学系硕士研究生第一党支部建设的新路径和新方法,421日,硕一支部第一党小组党员们前往悦悦书店,参加《开端:面向青少年的哲学》(第2辑:何为生活的意义)新书共读会。

《开端:面向青少年的哲学》系列哲学科普读物是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和中西书局联合出品的首套青少年哲学丛书,旨在引领青少年进行哲学思考,成为青少年接触哲学、尝试哲学思考的开端。继202210月《第1辑:科学技术与伦理》面市后,《第2辑:何为生活的意义》也于今年4月上市。据《开端:面向青少年的哲学》编辑孙本初介绍,第2辑着眼于对生活意义的追寻,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形式,帮助青少年理解那些看似飘渺却实则深刻的问题,比如“人为什么要有理想?”“如何保持心灵的自由?”“怎样在‘内卷'与‘躺平'之间找到平衡?”“如何独处而乐?”等,希望帮助青少年构筑起对生活的个人理解,寻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值得过”的人生。本次新书共读会主要围绕“如何在不同文化背景与学说中理解‘独处’和‘独处而乐’、如何在实践中实现‘独处而乐’、青少年如何在独处中获得对生活和心灵的滋养”等问题展开。

哲学系宗教学教研室主任蔡林波教授结合自身治学所思与生活经验对以上问题一一作答,他认为“独处而乐”是激发生命能量的方法,要做到对自己真诚,最重要的是复归于自然,保持一种生命本真的状态,只有在这个时候生命的真正旨趣才会浮现。他还认为独处是真正的学习与修行,不应该把“独处”理解为一种统一的规范,每个人在特定的处境下有适用于自身的方法。在具体的实践方法上,可以通过读“无用之书”来进行一种文化上引导,生活中时时需要反思,但他建议年轻人不应过度反思,而应该保持一种年轻蓬勃的状态,追寻自然的兴趣。

在共读交流环节,同学们踊跃发言和提问。丁启政提到,年轻人认为夜晚是一段不被他人打扰、独立的时间,因此他们自觉或者不自觉地熬夜并实现了某种快乐。这已然成为一种解释年轻人喜欢熬夜的流行说法,我们能否将之视作某种“独处而乐”。


韦淇源以网络上流行的MBTI人格测试和自身经历为例,认为MBTI人格测试貌似为人的独处找到了一个合理的解释,但这有将个体标签化和简单化的倾向,更重要的是如何真诚地对待自我。

常佳慧认为,独处不仅仅是一种存在状态,更是一种精神的独立和自由,这种认识让她更加珍视自己的内心世界,为自己构筑一个思考和探索生活意义的心灵空间。她表示本次活动让她对“独处而乐”有了进一步理解,也触发了她对日常独处经验的思考,切实感受到哲思与日常生活和各年龄层人群都息息相关。

本次活动是对“第二个结合”的生动思考,通过儒家经典《性自命出》中的“独处而乐”概念与现代人精神生活的关联以及对儒家、道家、佛家对“独处”的不同诠释比较,进一步阐明了“独处而乐”的丰富意涵,促进了在场听众对“独处而乐”的多维度理解,加深了人们对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发挥重要文化功用的认同感;也为青少年提供了一个理解和实践传统文化的新视角,增强了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认同,激发了他们的哲学思考,有助于青少年提高心理韧性,促进个人内在成长。

图:中西书局

文:常佳慧、丁启政




|
Copyright 2011 华东师范大学党委,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