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现代大学?现代大学的精神是什么?为什么现代大学要实行书院制?9月10日上午,以“大学精神”为主题,校党委书记童世骏教授为孟宪承书院新生带来了极富冲击力的入学第一讲。
9:30,演讲开始。面对800多名身穿红色、蓝色书院T恤的新生,童老师首先提出,在中国排名第二经济体的今天,最能够决定中国未来的是大学,而中国大学发展的最重要条件是大学精神。华东师大师生有理由感到自豪的是,在我们学校,大学的普遍理想与学校的特殊传统有一种特别紧密的联系。童老师介绍说,华东师大的首任校长孟宪承既是著名教育家,也是著名教育学家,他早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就对大学精神或大学理想做了精辟论述,指出“大学的理想,实在就含孕着人们关于文化和社会的最高的理想”,它包括着“智慧的创获”,“品性的陶熔”和“民族和社会的发展”这三个要素。
童世骏老师以孟宪承先生的著作文本作为依据,用三个英文词来概括华东师大的办学理念:creativity、character和community,并通过对学府与社会、高等教育与中小学教育、综合性大学与专科学院、研究型大学与教学型大学、实体大学与虚拟大学或网络大学、现代大学与古代书院的比较,来阐述他对这三个理念的理解。
关于creativity,童老师说,华东师大作为一所大学,要求其学生不仅学习,而且学会学习;不仅学会学习,而且学会创造。华东师大作为一所研究型大学,要求其老师不仅把科学研究当做其权利,而且把科学研究当做其义务。也就是说,老师们有义务不仅传授知识,而且创造知识,并且把创造知识的方法传授给他们的学生,与学生们分享创造的艰辛和快乐。
关于character,童老师说,现代大学不仅仅是知识传授和知识创造的场所,同时也提供一种生活方式,创造一种人生经历。真正意义上的大学不是文凭工厂、职业技能培训机构,而是健全人格形成和发展的园地。网络再发达、远程教育技术再先进,也代替不了师生之间的面对面交流和同学之间的朝夕相处,代替不了丰富的课外活动和学生社团实践,代替不了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同伴的鼓励下用自己的想象、创造和勤奋来填满的无限空间。
关于community,童老师说,大学依赖社会,同时也引领社会;大学有责任回报社会、服务社会,而对社会的最好回报和服务,恰恰是提供领先于社会的创新知识、优秀人格和文明生活方式。校园内的许多问题源头往往来自社会,但换一个角度看,从现在各界精英大多受过大学教育这个角度来看,也可以说社会的问题源头往往在校园。童老师要求同学们从一开始就下定决心,用大学的理想来要求自己,决不因为现实往往远离理想而放弃理想。在童老师看来,恰恰是现实远离理想的时候,追求理想的行动才更具有其推动民族和社会发展的宝贵价值。
在讲课中,童老师特别介绍了孟宪承先生在论述大学理想时引用的两句话。一句话是我国古代教育经典《学记》中的,“大学之教也,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藏焉、修焉、息焉、游焉。夫然,故能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另一句话是十九世纪英国著名学者亨利•纽曼在谈论大学理念时说的,“假使给我两个大学:一个没有住院生活和导师制度而只凭考试授予学位的,一个是没有教授和考试而只聚集着几辈少年,过三四个年头的学院生活的,假使要我选择其一,我毫不犹豫地选择后者。”童老师建议孟宪承书院的同学们细细品味这两句话的含义,以实际行动继承发扬古今中外高等教育的优秀传统。
演讲持续了一个半小时。在随后的互动环节中,一名新生问及“大学生应当陶熔何种品性”,童老师说,大学生既要培养个体性,也要培养社会性,成为充满活力的社会成员;既要being yourself,培养独特气质,也要全面发展,尽可能丰富自己。童老师认为,健全个性的形成恰恰离不开参与社会实践,独特气质的培育恰恰离不开学习全人类文明成果。童老师还表示,愿意今后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与同学们进行交流。
演讲结束之际,童老师期望所有孟宪承书院新生和全校新生一样,继承、发扬大学精神,播撒整个人类的尊严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