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工作动态

聆听大师故事 品学先辈精神——哲学系举办《学生时代的冯契》专题讲座

发布日期: 2019-04-19   浏览次数 0

2019410日下午13:00,哲学系硕士研究生第二党支部在人文学术沙龙(冯契学术成就陈列室)举办了《学生时代的冯契(19221939)》讲座,哲学系教授晋荣东担任主讲。哲学系党委副书记武娟、冯契学术成就陈列室志愿者、哲学系硕士研究生第一党支部、博士生党支部部分党员出席此次活动。活动由硕士研究生第二党支部书记钟敏主持。

晋荣东教授以时间为主轴、以史料为依据,通过直接举证或交叉多重举证的方式,向在场的师生们描述了一个性格立体生动、人物鲜活饱满的学生时代的冯契形象。此次讲座讲述的主要是冯契先生小学、中学和大学阶段的人生经历。

兴趣广泛 才华初露

冯契原名冯宝麟,小学时成绩就非常突出,老师夸其有培养前途。初中时,作文受到国文老师、校长唐世芳先生的称赞,常有短论与译文发表在学生刊物上。根据晋荣东教授考证,目前能找到冯契先生最早的文章是他初中时写的《革命的人生观》,发表在19301月出版的《新一中》上。高中时期的冯契更加活跃,他编辑文学刊物,发表数学论文,记录名人演讲,担任学生自治会干事,当选自修教室和寝室室长……全身心地投入了中学生活的方方面面,能力与品行获得了老师的同学的赞赏。成绩优异的冯契在1935年同时考上了南开大学数学系(有奖学金名额)和清华大学哲学系(清寒公费生),后由于兴趣和家境原因,最终选择了前往清华攻读哲学。

脱颖欲出 投身革命

清华时期的冯契,既是一名在哲学研究上“脱颖欲出”的优秀学生,又是一位被关押的救亡勇士,他不仅是创作井喷的左联成员,更是一位转战华北的鲁艺学员。

19359月,冯契以事实上“状元”身份进入清华。入学后不久即拜望冯友兰,后者向其介绍清华哲学系的特点是重视逻辑学和逻辑分析方法,并建议一年级选修金岳霖的逻辑课。大二时,他选修了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课,天资聪颖再加上勤奋,很快成为老师们“另眼有加”的学生。

刚踏入清华校门的冯契积极参加了抗日救亡的“一二·九运动”,并在1936229日晚反对军警检查清华园的学生运动中被传唤关押,当时的《京报》《时报》等在报道此次事件时均明确提到了冯契的名字。

19365月 ,冯契加入了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北方部清华园小组,在编辑文学刊物的同时,以不同笔名在《新地》《清华周刊》《清华副刊》等发表小说、散文与诗歌,表达浪漫情愫,反映民生疾苦。

193712月,冯契由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介绍先后到山西各地参加由薄一波组织的牺牲救国同盟会工作。1938年春由汾西冲过封锁线奔赴延安,6月抵达延安,成为鲁迅艺术学院文学系的第一批学员,其文学才能受到周扬、沙汀、何其芳的肯定。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旋即跟随贺龙赴晋西北前线实习。转战冀中后于19397月回到延安,9月离开延安前往昆明,11月注册为西南联大哲学系三年级学生,追随金岳霖、冯友兰、汤用彤等中国现代哲学大师继续研究哲学。

(冯契清华时期的证件照)

 

从南到北,从学院到前线,学生时代的冯契心中时刻保持着热血与激情。这种生动鲜活的形象与我们此前以为的严肃哲学家完全不同。晋荣东教授长期从事冯契生平及其理论的研究工作,在讲述时,晋老师不断强调“孤证单行,难以置信。我们不是在用小说家笔法讲冯先生的生平,这里讲的每一句话,背后都有不止一份档案材料、当事人的回忆、报纸的报道等等作为证明。”他以详实的资料及严密的考证,为同学们呈现出了冯契先生学生时代中种种丰富的细节,展现了一代宗师在其学生时期的别样风采。

活动最后,晋荣东教授解答了现场同学的提问,哲学系党委副书记武娟老师就此次活动进行了点评,鼓励同学们要像青年冯契一样,以青春的热情投入到生活与学习中,演绎属于新时代青年的精彩人生。

(文/钟敏、李欣颖,图/李欣颖)


|
Copyright 2011 华东师范大学党委,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