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下午,哲学系硕士研究生第二党支部在闵行校区人文楼2102会议室举办“见信如晤,共读红色家书”主题党日活动。活动由党支部书记梁钰主持,丁洪然、徐子扬等同志分别朗读三封红色家书并分享感想体悟。
三封家书分别来自革命先烈左权、白雪樵与陈毅安,一封惦念年纪尚幼的女儿,一封感念父母的恩情,一封留恋新婚的妻子。小小的家书,又饱含着革命战士的爱国情怀与奉献精神,正是因为他们有着为之流血牺牲的伟大理想,我们才能够享受如今的幸福生活。
第一组同志首先朗读了左权将军的家书,这是他壮烈殉国前三天写给爱妻刘志兰的最后一封信。1942年初,日军接连向晋东南根据地发动“总进攻”,24日,八路军总部机关开始转移,左权亲自率129师及警卫连部署突围计划,在总部机关和老百姓转移完毕、掩护部队冲向敌人最后一道封锁线时,一颗炮弹在左权身边爆炸,八路军卓越的将领左权将军壮烈牺牲,时年37岁。左权将军将毕生精力都贡献给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而这封出自左权将军内心深处的文字,对女儿、妻子的声声“念”,却能够毫无保留地勾勒出他在婚姻与家庭生活中的细腻情意。
第二组分享了弃笔从戎、为国献力的白雪樵写给父母的家书。祖籍福建、成长于马来西亚槟城的白雪樵,在祖国危难之时,放弃优渥、安定的生活,只身赴国难。“虽然我的力简直够不上沧海一粟,可是集天下的水滴能汇成大洋。我希望我能在救亡的洪流中,竭我一滴之微力”,白雪樵的这封家书,后来被马来西亚的一份华文报纸刊载,轰动了东南亚,感召许多华侨青年回国抗日。抗战胜利后,她回到马来西亚成为了一个小学的校长。新中国成立后,她坐了七天七夜的船,又回到了祖国。并在不久后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进入广州师范学院中文系工作,直到退休。
第三封家书来自“共和国第九烈士”陈毅安,他于1930年6月任红三军团第八军第一纵队司令员,在长沙战役中任前敌总指挥,在掩护军团机关转移时壮烈牺牲,年仅25岁。这封家信是陈毅安寄给新婚不久、已有身孕的妻子的,而内容却是空无一字。因为他曾与妻子相约:“如果我哪天不在人世了,我就会托人给你寄一封不写任何字的信去,你见了这封信,就不要再等我了。”在收到陈毅安的无字信后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李志强都不愿相信爱人已经牺牲。1937年,彭德怀亲自给她回信,确认了陈毅安1930年就已经牺牲的消息,李志强也终身没有再嫁。
最后,曾在本科时期参军服役的丁洪然同志分享了这段军旅生活给自己带来的深刻影响与磨练。
这一封封战争年代家书中的拳拳之心、殷殷之情深深触动了在场的党员同志。我们不仅要向革命先烈表示崇高的敬意,永远牢记他们的牺牲,更要铭记他们的遗愿。永远不忘他们为之流血牺牲的伟大理想,传承红色基因,担负起新时代新使命,不忘初心,继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