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6日上午,哲学系在闵行校区人文楼2204会议室举行第15期学生发展对象培训班社会实践汇报、主题研讨活动。本次活动以“学思践悟、知行合一,做新时代合格党员”为主题,由哲学系专职组织员王晓红老师主持。

本次发展对象组成的“青春向党”实践团以“幸福在场·新华街区文化传播与公共叙事建设”为主题开展社会实践,由队长朱梦妍同学作为代表进行汇报。该项目通过深度走访与图文记录,挖掘街区商户的暖心故事与文化底蕴,联合街道共同策划出新华路重点街铺宣传手册。项目成果既提升了店铺的公众关注度与社区凝聚力,也使同学们在社会调研、跨校协作与知识转化等综合能力上得到了有效锻炼。

在学习成果汇报过程中,每位发展对象结合自己的理论学习与切身实践经历,进行了深入的个人总结与分享。
22级本科生郭可欣从哲学视角出发,分享对冯契先生“化理论为德性”观念的思考,并结合自身支教与志愿服务的经历,阐述如何将哲学思考更具体的融入生活。22级本科生刘紫瑜强调在全新历史场景下担当使命的重要性,并结合暑期在合肥共青团的实践经历,切身体会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正是体现在解决具体问题的务实行动之中。23级本科生朱梦妍分享在班级担任团支书期间积极采取多样化形式激发同学们团课参与热情;在新华里巷党群服务中心实习,将党团建设的理论知识应用于社区服务一线。



23级硕士生邱晨静将理论学习与参观孙中山先生纪念馆后的深刻感悟进行结合分享,并在家乡自然保护区管护局深入村庄进行走访宣传,将保护理念传递给每一位村民。24级硕士生罗雨婧分享自己在培训过程中对党章进行系统学习的思考,并在忻州市团市委实习期间对忻州古城的发展路径进行研究,为古城非遗的保护建设建言献策。


25级硕士生卢心怡深入思考如何将马克思主义思想在新时代焕发生机;在实践方面她为家乡柑橘种植业撰写水资源利用分析报告,实现了将书本知识转化为服务地方产业发展的具体方案。23级博士生马彬深入阐述自己在班级工作与上海书展志愿者服务中的体会;暑期在慈溪市的基层实践中,不仅深入调研了当地吸引人才的政策建设,更通过参与具体项目切身感受到基层办事流程的严谨与为民服务的考验。


最后,王晓红老师对发展对象们的汇报给予了充分肯定。她指出同学们的分享充分展现了理论思考与实践探索的深度融合,希望同学们坚定理想信念,以更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知行合一中主动担当作为,早日成为新时代合格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