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11月5日,哲学系党委举办思南路红色游学活动。哲学系党委书记王柏俊带队,师生党员一同漫步梧桐树下,共探百年芳华。
活动以复兴公园为起点,在资深城市微旅行讲师沈伟颖老师的导读下,师生党员们循着历史足迹,依次探访了思南公馆、周公馆、孙中山故居等浸润百年风云的建筑群落。沿途梧桐长廊浓荫如盖,大家悠然漫步于雁荡路、思南路、南昌路等镌刻着岁月传奇的百年马路。

步入复兴公园,规整有序的景观格局瞬间攫住众人目光。当西方理性与东方感性相遇,当秩序之美与自然之趣碰撞,这片园地便如一幅交融中西的画卷,绽放出独有的生机与雅韵。

徜徉于思南公馆,沈老师为众人讲述这片“露天建筑博物馆”的百年风云。51栋精致典雅的花园洋房,如凝固的乐章见证着上海的岁月流转。一个世纪以来,周恩来、董必武、曾朴、柳亚子、梅兰芳等大批杰出的革命家、文学家、艺术家相继在此栖息,留下了温润的生活印记与隽永的人文佳话。


踏入周公馆,历史的厚重气息便扑面而来。百年前的斑驳墙壁、温润木地板、藤编座椅与实木衣架,皆如时光的低语者,静静诉说着那段深沉的过往。纵使自挂牌之日起便笼罩在国民党特务的严密监视之下,这座建筑仍如雾海中不灭的灯塔,在暗夜沉沉的旧上海兀自闪耀着希望之光。办事处虽仅存短短十月,却在周恩来、董必武等先辈的擘画下,于风雨如晦的岁月中为民族解放事业镌刻下不可磨灭的历史印记。

驻足孙中山故居前,沈老师讲述着伟人在此凝聚的革命智慧——先生曾于此梳理数十年革命历程,孕育出《孙文学说》《实业计划》等擘画未来的不朽篇章。正是在这座小楼里,他先后会晤中国共产党人李大钊、林伯渠与共产国际代表马林等先驱,为国民党改组与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历史性携手奠定基石。凝视着岁月浸润的窗棂,师生们深切感悟到孙中山先生“振兴中华”的铿锵誓言背后,那份矢志不渝的赤子情怀与光照千秋的爱国精神。


漫步于申城街巷,砖石路上斑驳的树影摇曳生姿,梧桐深处中西建筑交相辉映,古典风韵与现代流光在此交织成一幅绚丽的画卷——恰如海德格尔笔下“存在之场域”的具象呈现,历史与当下在时空折叠中完成哲学对话。脚踏这片浸透着奋斗足迹的热土,哲学系师生党员们步履铿锵,沿着先辈开辟的道路穿越历史烽烟,在时代浪潮中远眺民族复兴的壮丽图景,以实践诠释着马克思主义“改变世界”的哲学宣言。
图/文 段俊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