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通知公告

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2025届毕业生党员实践教育通知

发布日期: 2025-05-22   作者   浏览次数 12

一、活动背景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传承华东师大红色基因,引导党员师生从校史文脉中汲取奋进力量,特策划本次参观活动。通过实地探访校史馆、党建服务中心、冯契学术成就陈列室、陈彪如学术成就陈列室、孟宪承·刘拂年教育成就陈列室和生物博物馆,深化党员对学校历史文化、学术传统和党建成果的认知,激发爱校荣校情怀与责任担当。


二、活动信息

(1)活动时间:2025 年5月22日-6月7日

(2)活动地点:华东师范大学闵行校区与普陀校区

(3)参与人员:生命科学学院毕业生党员

(4)主办单位: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党委


三、场馆分布与参观安排

路线1:校史馆    

路线2:党建服务中心    

路线3:冯契学术成就陈列室

路线4:陈彪如学术成就陈列室

路线5:孟宪承·刘拂年教育成就陈列室

路线6:生物博物馆


四、活动流程

   1.前期准备

(1)分组与预约:所有党员分为 6组,每组选出 1 名组长。各组组长于 5 月28日前完成对应场馆的预约。

(2)资料准备:每组顺延为下一组准备一个采访问题(第一组为第二组准备采访问题,第二组为第三组准备采访问题,以此类推……第六组为第一组准备采访问题)文末附思考题可供参考、选择,也可以自行准备其他开放类问题。

   2.集中启动

(1)集合:各组在出发前至生科院371室领取活动物资(党旗、党员徽章等)。

(2)签到:各组集合签到后进行分组参观

  3.参观要求:

(1)各组在组长带领下,按时抵达场馆,配合讲解员完成参观。

(2)参观过程中需佩戴党员徽章,保持安静,认真学习。

(3)小组参观结束后可以在馆前或馆内标志合影留念。

  4.交流分享

(1)每个小组在参观结束后结合参观体验提交一个2-3分钟的分享视频。视频内容必须对小组拿到的采访问题进行回复,此外还可以根据自己的体验选择参观过程影像集锦、小组合影、展览相关补充等内容。

(2)每位党员以图文形式(文字50字以内)选择微信朋友圈、QQ空间、小红书、新浪微博等社交平台分享心得体会,后续将择优在学院公众号推文发布。

  5.宣传报道:

(1)活动结束后,及时撰写新闻稿,发布于学院官网与微信公众号。

(2)成果展示:整理党员心得体会,制作活动成果海报在学院大厅展示。

(3)持续影响:将活动照片、视频等资料存档,作为学院党建活动案例,为后续活动提供参考。


五、注意事项

  1.纪律要求:

(1)严格遵守场馆开放时间与参观规定,不得大声喧哗、违规触摸展品。

(2)如有特殊情况,需提前向组长请假。

  2.安全保障:

(1)活动期间,各组组长需确保中途人员无遗漏。

(2)跨校区参观的小组自行决定出行方式,确保交通安全。



思考题:

1.在本次参观的众多展品中,哪一件展品让你驻足时间最长?它有着怎样的历史背景或特殊意义,使你对其产生如此浓厚的兴趣?

2.参观过程中,是否有某个场景你仿佛身临其境,真切感受到了历史时刻的氛围?这个场景是什么,给你带来了怎样的独特感受?

3.有没有一件展品,其背后的故事此前你并不知晓,通过本次参观了解后,改变了你的认知?请简述这个故事以及你的认知变化。

4.冯契先生提出“化理论为方法,化理论为德性”,参观后你认为生命科学研究中应如何平衡科学理性与伦理责任?

5.陈彪如先生通过经济学研究服务国家改革,这对生命科学领域的成果转化有何借鉴?

6.刘佛年倡导“教育创新”,你认为生物师范生应具备哪些核心素养?

7.若将参观体验提炼为三个关键词(如“传承·创新·担当”),你的选择是什么?请结合具体展品说明。

8.参观中是否发现某件展品的设计细节(如手稿中的批注)暗含方法论启示?这对你的研究习惯优化有何帮助?

9.科技进步(如基因编辑)是否正在改变传统进化的轨迹?这种改变可能带来哪些伦理挑战?

10.气候变化展区显示全球生态危机日益严峻。作为中国科研工作者,如何在“双碳目标”“美丽中国”等国家战略中贡献专业力量?

11.新时代党员如何将“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与“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相结合?

12.博物馆中保存的生物标本不仅是科学资料,更是历史见证。它们对理解当今的生态问题(如入侵物种、病原体传播)有何借鉴意义?

13.如果要设计一个“2050年的地球生物”主题展区,你会选择呈现怎样的场景?为什么?

14.生物博物馆的展陈融合了艺术、历史与科技元素。你认为多学科交叉在解决复杂问题(如疫情防控、粮食安全)中有何优势?党支部如何推动此类合作



|
Copyright 华东师范大学党委,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