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精神文明

时事周报(第四期)

发布日期: 2014-12-05   浏览次数 135

 

 

联合国气候大会背景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于1992年在联合国总部纽约通过,并于1994年生效,其目的是“将大气中温室气体的浓度稳定在防止气候系统受到危险的人为干扰的水平上”。

缔约方大会(COP)被定为公约的最高权力机构。自1995年开始,每年举行一次《公约》缔约方大会,简称“联合国气候大会”。到目前为止,共有195个国家提交了《公约》批准书,成为缔约方。每年的缔约方大会为期约两周,以评估该公约的应用,同时促进缔约方之间在新的议题上达成一致。

依据该公约,各方都有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此外,他们的具体责任是:1、收集和分享各国在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方面的政策和有效尝试;2、实施国家战略,以解决温室气体排放问题,同时确定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3、为准备和适应气候变化的影响而共同努力。

会议情况

当地时间121日上午,《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0次缔约方会议暨《京都议定书》第10次缔约方会议在秘鲁首都利马举行。来自194个国家、利益相关方的国际组织、民间社团,私营部门和一些大众媒体的约15000人,出席此次大会。

2015年,联合国巴黎气候变化大会上有望签署新的全球气候变化协议,并于2020 年生效实施。“此次会议将关系到明年的巴黎大会能否取得预期的成效。”中国代表团副团长、首席谈判代表、国家发改委气候司司长苏伟在会前对记者表示,本届大会将形成新的协议文本草案。“2015年协议将主要围绕着各国2020年后年后加强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作出相应的安排。”

摘自人民网12月1日

温室气体排放量激增堪忧

【背景】

前不久做过一个访谈,和访谈对象谈起对未来温室效应如何看待,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全球变暖问题是否会加剧,或得以缓解?当时大部分人表示的看法都偏向消极,同样,从这次利马联合国气候大会来看,大家的担忧并不是毫无由来的。

【相关内容】

据法新社消息,国际社会目前对全球温室效应对气候造成的影响达成普遍共识。目前,全球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以每年2.2%的速度递增。如果按照这个速度发展下去,到21世纪末,地球温度将比工业革命前夕高出4摄氏度。专家指出,如地球温度的增长不控制在2摄氏度以下,将给地球上许多地方带去灾难性后果。

对于温室效应,上个世纪就有了相关的举措。于1992年在联合国总部纽约通过,并于1994年生效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就旨在将大气中温室气体的浓度稳定在防止气候系统受到危险的人为干扰的水平上。那么本次开幕的气候大会又对此会有什么新的应对措施呢?

报道称,利马气候大会的讨论将主要集中在每个国家减少温室气体、协议大纲、司法形式以及协助贫困国家与气候变暖做斗争的资金等议题上。共有1万多名来自世界各地的代表团及非政府组织成员与专家与会。

利马联合国气候大会开幕 温室气体排放量激增堪忧

发布日期:2014-12-02 17:55:00 来源: 环球时报-环球网(北京)

会议中就该问题,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112日发布的综合评估报告指出,人类对气候系统的影响正在不断增强,如果任其发展,气候变化将会增强对人类和生态系统造成严重、普遍和不可逆转影响的可能性。该机构主席拉金德拉·帕乔里表示,要使本世纪末全球气温上升幅度相比1750年工业化前控制在 2摄氏度以内,全球温室气体排放到2050年必须削减目前水平的40%70%,如果再不采取行动,2摄氏度的全球温控目标将很难实现。

此间分析人士指出,应对气候变化涉及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未来能源体系的重构以及全球政治经济格局的变化,可以说是影响人类前途和命运的重大问题。由于来自各方的意见看法众多,目前大会在实质性问题上始终未能达成一致。

《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利马开幕谈判进入关键阶段》

发布日期:2014-12-04来源:汇能资讯作者:王超

核心问题尚无进展

各国在如何细化新协议基本要素等核心问题上尚无实质性进展。不仅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存在严重分歧,发达国家之间的分歧也较为明显。德国的全球气候谈判研究专家马丁•凯撒认为,美国的减排任务实际上还可以再增加。2009年哥本哈根大会上美国作出的2025年减排承诺是30%,现在26%28%的指标是“严重倒退”,这有违发达国家自身强调的“责任公平”。

一些发达国家希望发展中国家作出更多减排承诺,但在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技术和能力建设支持等方面缺乏诚意。而发展中国家则认为发达国家应该承担温室气体排放的历史责任,要求平衡反映减排、资金技术转让、能力建设等要素。担任本届大会主席的秘鲁环境部长普尔加•比达尔日前强调,秘鲁希望发达国家在利马气候大会上能够承担更多的环保责任。

希望接下来的大会进程能有所突破,能制定出有效的方案并落于实地。

提供协议草案

至于利马大会的重点,是各国代表要提供一份明年协议谈判草案。围绕这一任务,高风预测会议焦点有三个:

一是明年上半年各国都要提交一份自己国家的自主贡献计划即NDC,而应该包括哪些内容、哪些信息,则由利马大会来决定。发达国家认为各国提交的信息都应该是一样的,而且主要内容就是减排,中国则认为根据共同但有区别责任的原则,各国提交的信息应该有差别,减排、适应、信息透明度、技术、资金、能力建设六个要素要平衡反映,一个都不能少:发达国家的信息包括发达国家如何帮助发展中国家的内容,发展中国家提出的信息则要包含资金、技术、适应等方面的具体需求。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能力不同,没有发达国家资金技术的支持,发展中国家减排是很难的。

二是2020年之前,发达国家如何提高行动力度?现在看来前景很不明朗,要在会上进一步磋商。

第三则是老生常谈的老大难问题资金问题。哥本哈根大会上发达国家承诺到2020年每年向发展中国家提供1000亿美元,这些承诺需尽快落实,2010年成立的绿色气候基金至今落实的资金仍然不到100亿美元。发达国家应该考虑自己的政治信誉,希望能尽快给一个资金落实的路线图、时间表!

来源:中国网

应对气候变化中国的选择

国家发改委气候战略中心战略规划部副主任、清华大学现代管理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柴麒敏在《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逻辑》一文中提到:一、用中国模式的方法解决中国模式的问题。中国在确立碳减排目标时下了很深的功夫,有其自在的逻辑,2009年确立的碳强度目标,强调的是在30年高速增长的背景下的经济效率提升,2014年确立的峰值目标,强调的是在当前发展和环境矛盾激增、经济新常态下降速转型的长远愿景,是第一个百年目标和第二个百年目标之间的重大历史性节点。二、不能忽视小型分散的排放源。从两个大数看,一是中国两大现代化进程中工业化(主要是工业部门)和城镇化(主要是交通和建筑部门)排放占比现在是七三开,到2030年主流预测至少是五五开,未来排放70%以上的增长在城镇化过程,控排的对象从集中的大型社会组织向分散的人民群众转变;二是从当前看耗能和排放规模以上企业的排放占总排放约40%,这在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我国7个排放交易试点、42个低碳城市试点中也遵循相同的规律,也就是说即使从当前看,小型分散的排放源也比大型规模的排放源占比高。那么这意味着,不管从存量还是增量看,小型分散的排放源才是所谓的“大”。

因此,中国应对气候变化要发动群众依赖群众,发挥大众化和市场化的力量。中国10亿人的城镇化规模是史无前例的,存量的深度城镇化和增量的城镇化中蕴藏着巨大的技术、组织形态、制度创新的空间,中国人应该有这样的自信,走出一条不同的发展道路来,形成一种新的人与自然和谐(天人合一)的生活方式。

摘自新浪 “21世纪经济报道”官方微博


|
Copyright 2011 华东师范大学党委,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