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精神文明

致2012级新生

发布日期: 2012-09-11   浏览次数 36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大家好!

今天我的心中充满欣喜,因为我们学院迎来了新一届的大学生、硕士生和博士生,今年我们学院一共招收了本科生80名,硕士生58名,博士生10名;对于学校而言,新生就是新的生命、新的希望,欢迎你们,社会发展学院的新生力量!

同时我也衷心地祝贺你们昂首跨入了这样一所大学,幸运进入这样一所学院!

为什么说幸运?

在华东师大,你们就读的社会发展学院是一个新学院,却承载着一个具有辉煌历史的传统优秀学科,是一个在新时代大有作为的学院。

社会学在中国的发展已逾百年,但在大学里建立系科最早是在1913年,当年美国教授 D. H. Kulp在上海的私立沪江大学创建了中国第一个社会学系;1953年新中国进行院系调整时沪江大学社会学系并入华东师大,可以说华东师大承接了中国社会学的学院派的骨血,何其荣幸!

1924年,华东师大的前身大夏大学创立之初就在文学院设立了历史社会系。1928年,社会学家吴泽霖担任系主任,开展社会学、民俗学、人类学研究,创办史地社会论文摘要月刊,后来发展为《历史社会季刊》,成为我国社会学的早期先锋。

华东师大的人口学也具有悠久和光辉的历史。19579月,经教育部批准在地理系建立人口地理研究室,著名地理学家胡焕庸任主任。这是华东师大最早建立的两个学术研究机构之一,也是新中国高校第一个人口研究机构。胡焕庸早在1930年代就开展中国的人口地理研究,发现了著名的界定中国人口分布格局的爱辉-腾冲线,即胡焕庸线,这是中国屈指可数的以人命名的学科术语,胡焕庸因此被誉为中国人文地理学的奠基人,华东师大何其骄傲,社会学科何其自豪!

遗憾的是,由于意识形态上的幼稚过敏,新中国在改革开放之前批判和放弃了大多数的人文社会科学,社会学、人口学也不幸遭遇其中。但是华东师大毕竟具有社会学的学术种子和丰厚土壤,一朝气候适宜,必定破土而出。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费孝通于1979年呼吁恢复社会学,著名社会学家、中国社会学会顾问言心哲教授率先在我校响应,成立了社会学研究小组;不久政教系设立了社会学教研室1981年政教系建立了全国首批社会学硕士点,当年只有北大、人大、中大和华东师大四校享此殊荣!

1986年我校成立了社会学研究中心,吴铎教授为首任主任,成为我校社会学的学术领导者,我们的学院名称就是吴先生题写的。2000年开始招收社会学专业本科生,到你们是第十三届,开始了又一轮龙年循环,希望你们为学院带来龙腾虎跃的新气象!

1981年,我校恢复人口地理研究室,1983年正式建立人口研究所,并招收人文地理专业人口地理方向硕士生、博士生。1986年设立人口学专业的硕士点,2000年设立人口学专业博士点,桂世勋、张善余、朱宝树教授等著名人口学家为人口所的发展做出卓越贡献。

社会发展学院的历史从2009年开始。200911月,学校以原社会学系和人口研究所为主体,按照社会学一级学科架构组成社会发展学院,下设社会学系、社会工作系、人口研究所、人类学研究所和民俗学研究所五个基本单位,并设有社会学研究所、宗教与社会研究中心等研究机构。全院教职员工54人,其中专任教师47人,教授11人,副教授10人,绝大多数具有博士学位和海外学术经历,是一个学科齐全、结构合理、国际化程度很高的学术团队。

学院发挥地处上海的区位优势,树立城市社会学研究目标,团结合作,锐意进取,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学校将我们作为985重点学科来建设,正在申请上海市一流学科。每年召开城市社会论坛,今年的论坛后天将在上海中华文化学院召开,欢迎有兴趣的同学前往参与。

学院连续获得了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重点项目、国家973科技攻关重大项目、国家社科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重要学术科研课题,以及中美、中法合作课题,还承接了民政部、人口计生委、国务院侨办、国家统计局以及上海和其他地方的政府、社会委托研究任务,学术研究工作丰富多彩。

学院正在酝酿与美国纽约大学合作建立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合作研究中心。

所有这些,都不是专为教师设置的,而是同时向同学们开放的,将为同学们提供参与学术研究、感受学科魅力、展示学术才能的开阔舞台。

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国内重点国际知名的城市社会学学术重镇,我们还在艰苦创业,还在奋力爬坡,在座的同学也是光荣而勇敢的攀登者,我们一起努力。

以上是会议组织者安排我的第一个角色,介绍学院发展。这个角色扮演完毕。下面我要对同学们发表开学寄语,这一次我想设置一个主题,两个字:

 

立。

昨天的开学典礼上陈校长发表了精彩而深刻的讲话,相信大家一定深受教育、深受鼓舞。陈校长讲话的一个重要精神,就是希望大家正确面对大学生活的自由,这是逃脱了父母大人的追问和约束的自由,这是出离了高考指挥棒的恐惧和压抑的自由,然而面对来自不易的自由,你会怎样行动?一个以不变应万变的答案就是:作出适合自己的正确选择。

但是怎样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一个重要的前提就是具备独立的意志。陈寅恪在为王国维树立的碑志中写道:惟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祀,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将自由与独立并列,揭示了独立之于自由的相得益彰。没有独立的意志,自由之行或激化为盲目莽撞,或退化为慵懒散漫,或异化为犹豫漂移。所以我首先强调一个字。

子曰三十而立,如果把这里的理解为著书立说、建言立论、扬名立万的是可以的,但是如果作人格独立、行为独立、生活独立来理解,人生百年,三十而立实在是太晚了!  

想想这两天新生报到的场景,各校为了培养大家的独立意识,站岗放哨阻拦父母陪伺,让人看了很不是滋味。

就我自己的经历而言,我在家行末,从小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但是到了十六岁要上大学了,家里出不起两个人的路费,只能独自离开父母,从农村到城市负笈求学,基本靠助学金完成学业,有过困难、有过挫折,但一路坚持了下来,艰难的经历成为我精神的财富。你们的父母、我同辈的同事大致都有这样的经历,不是都好好地走过来了?

是的,今天我们有了更好的条件,父母有能力不让孩子辛苦,学校也做足了准备迎接大家的到来,不让同学们费力、费脑。但是我要问同学们:你们自己准备好了吗?你们准备独立了吗?我希望是。

昨天陈校长说:华东师大是一所好大学,在我看来,我们的学生还缺乏一种豪迈气概,好大学有点像女子大学,这不是性别歧视,而是希望我们的同学,无论男女,都要以独立为荣耀,意气风发地迎接未来挑战!

在座的大学生们,为了我们自己也为了这个社会的未来,让我们高声放言:

抛弃弱冠,二十而立!

问。

许多老师包括我自己都有一种感受,现在的同学无论是大学生还是研究生,都不太喜欢问问题,这是我不能满意的。

问是求知索义的起点。不要把牛顿追问苹果的下落只当着与己无关的名人轶事来闲谈,要自己尝试,如果你没有这样做,请先追问一下自己,为什么不?

问是思考深化的阶梯。我们面对的学术问题、社会问题是层次递进的,问了第一层,就会发现有第二层、第三层……,不问,永远只能在门外逡巡,不得堂奥,不辨义理。

问是自检自省的警铃。要经常扪心自问,我做了有上进心的青年应该做的事了吗?我这样对待他人合适吗?我能比昨天、比别人做得更好吗?

问是社会责任的担当。我们是社会学专业的学子,社会的疾苦是我们的关切。今年是传说中灾难的2012,我们可以问一下为什么这个无关真理、有悖科学的玛雅幽灵会在当今复活?今天是911日,一个曾经的恐怖日子,我们可以问一下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惨剧,我们还会遭遇类似的危险?他乡的公民遭遇自然灾害你会伸出援手吗?路过的老人在你身边倒地你会去搀扶吗?我希望答案是毫不犹豫的肯定。要敢于过问,勇于担当,养成良好的社会责任意识,不问鬼神问苍生,从旁问世事开始,践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远大志向。

有的同学羞于提问,怕在众人面前问了傻问题引人讥笑。

同学们,孔子以圣贤之身尚能不耻下问,我辈凡夫俗子,平问友侪,上问师尊,何羞之有?你们在课堂上要勇敢发问,在老师面前、在学理面前永远没傻问题,没有问题才是问题,没有问题才是傻乎乎的表现。

同学们,为了我们在校园里收获更多的知识、更多的理想,为了我们成为社会堪用之才,让我们从发问开始

 

思考不息,追问不止!

谢谢大家!


|
Copyright 2011 华东师范大学党委,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