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13日下午1时,社会发展学院“社家书社”读书会在闵行校区涵芬楼举行。读书会由社会发展学院博士生党支部组织,既是博士生党支部本学期首次特色支部活动,也是华东师范大学4月校园主题活动日之社会发展学院篇。此次阅读书目为美国社会学家爱德华·希尔斯的名著《论传统》,导读嘉宾为院民俗学研究所王立阳博士。院研究生辅导员陆芳萍老师作为嘉宾出席,我院十余名硕、博士生参与了讨论。
王立阳博士首先为我们呈现了“传统”在中外的思想脉络的位置与变迁。中国语境下的“传统”,最初意为“传承正统”,后逐渐演化为与现代性相对的意蕴。尽管社会学的产生发展与现代性密切相关,但社会学中依然不乏对于“传统”的讨论,吉登斯、贝克、希尔斯等均对此有所探讨。因此,希尔斯的这部著作在社会学等相关领域具有比较重要的意义。王立阳博士梳理了本书的脉络与重要观点,为我们展示出该书的主要内容、学理特点与作者的价值取向。在此基础上,王老师从理论和经验两方面分别进入,结合他有关保生大帝和妈祖信仰等相关田野调研,梳理了“传统”在当代中国的主要现状和“非遗”语境之下传统的生存图景。他认为,“传统”既与百姓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也涉及国家权力与文化建设,“大传统”与“小传统”的互动关系中体现了“传统”问题的中国经验。与此同时,当代中国的“传统”问题也和当代中国的文化建设、国族认同等彼此互构,传统复兴的社会学问题变得更为复杂,也很值得深入研究。
随后,陆芳萍老师和与会同学分别发表了各自的观点,围绕 “传统”问题展开了深入讨论。陆芳萍老师提出应当如何深入检视传统文化复兴与历史虚无主义关系的问题,王立阳博士予以了细致而全面的回应。与会同学在此基础上延展和发散,并且结合自身的研究领域和调研经历,积极分享并讨论。
最后,王立阳博士表示,传统问题既牵涉到人文传统,也和社会科学紧密相联,是社会学、民俗学、人类学等诸学科的共同关注。对传统问题的讨论具有较强的公共性。陆芳萍老师指出,当前中共中央有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和当代中国的文化建设紧密相关,值得我们密切关注。此次读书会即是对此的学术探讨和呼应。博士生党支部组织的读书会和学术工作坊等相关活动,为同学们提供了交流平台,也是教学相长、增进沟通的好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