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工作动态

大变革•大转型•大反思•大智慧——市发改委王思政为教育学部党员解读十三五规划

发布日期: 2016-05-18   浏览次数 0

514日下午,中北校区逸夫楼报告厅座无虚席。这场由教育学部学生党建中心举办的“两学一做”党员教育专题讲座,有幸邀请到上海市发改委巡视员、党组成员王思政,作“大变革大转型大反思大智慧——上海‘十三五’规划思考和解读专题报告”。教育学部180余名学生党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学院30名学员,以及部分教工党员与会。报告由学部党委副书记韩春红主持。

王思政立足于发展改革的顶层设计高度,围绕新时代的颠覆性变化、新常态与发展转型、民生与公共服务改革、增加有效供给、城市文化软实力、人才战略等十个方面,结合大量一手数据和案例,对上海“十三五”规划进行了深刻解读。

王思政首先提出此次规划是基于现实对未来资源配置的预设。他诠释道,目前所处的知识经济时代变化飞速,“当今这个世界唯一不变的东西就是变”。知识的来源打破书本知识与科学实验等传统束缚,进入了信息化和智能化的时代。信息时代,一些美国专家甚至提出,“一切可以软件化的知识都不是知识”。正是基于这种知识瞬时性与发展不可预测性,上海“十三五”规划需要适用未来资源配置与组织结构的变革。通过对信息时代新需求和新文明的分析,王思政例举当前最新的科技理念,以幽默风趣的漫画形式生动地展现其利弊,引导同学们思考颠覆性大变革时代带来的影响。

 

在把握时代特点的基础上,王思政从发展转型、民生服务、“一带一路”、供给侧改革、科创等方面为党员们解读了大变革与大转型的思路与举措,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多个角度呈现了上海改革发展的清晰蓝图。

经济层面,在新常态的形势下,人口、资源等五大红利进入拐点,需要通过产业融合发展实现小康目标,通过增加有效供给进行结构性改革。他结合自身长期从事对外经济、贸易规划的经验,重点介绍了“一带一路”契机下,上海自贸区制度的设计理念和实施成效。同时指出,企业是经济的细胞,要增加企业制度创新供给。依赖新型基础设施和数据信息为生,以轻资产、产业融合、人脑+电脑为主要特征的智慧企业是发展转型的主力军。社会层面,应以民生为本,通过公共服务改革共享发展成果。

王思政对上海建设科创中心的战略进行了深入解读。他指出,十三五时期,上海将构建科创中心基本框架,把创新创业人才放在最优先位置,进一步释放人才红利;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带动促进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和文化创新。他列举了特斯拉创始人马斯克、日本软银集团创始人孙正义,以及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等人的事例,强调了人才培养和创新创业的重要性。他表示人才战略是发展改革的根本保证,要改变传统的人才思路,让创新型人才得到施展的舞台。

此外,王思政也对上海的城市文化与城市发展提出了新的思路。他指出,城市发展要回归本原,绿色是新的核心竞争力,同时强调了智慧城市建设的应时性。对于城市文化软实力建设,他通过比较世博场馆的文化特质,表明了发展性思维的重要性。并指出,要改变“纪念碑”、“一家玩”的文化建设思路,用更具发展潜力、文化影响力的视角,将产品产业上升为文化,去提高文化价值。

报告最后,王思政鼓励在场学生党员,要在知识更新迅速的信息化时代,用勤劳和智慧改变世界。在与在场同学的互动中,王思政进一步就经济发展的“双创”问题提出独到的个人见解。历时3个小时的讲座在经久不息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在这场极具高瞻视野,又具通俗演绎的报告中,王思政用丰富的案例、风趣简洁的语言,全面勾勒了上海经济社会发展的蓝图。整场讲座氛围轻松,学生党员在讲座后积极反馈,普遍给予了高度评价。讲座取得的良好反响,也为进一步提高党员教育质量、强化党员社会责任意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讲座后同学们的微信圈评论

 

 

 


|
Copyright 2011 华东师范大学党委,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