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改革发展的进程中,怎么体现一个青年教育学子的责任担当,怎么来发挥党员在学术中的先进性和引领作用,怎么把教育作为坚定的青年追求?”近期,在教育学部第三期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的党课上,教育学部主任袁振国教授用“德、识、才、学”四个词对上述问题做出了解答,与百余名学生党校学员展开一场关于教育学子责任担当的对话。
教育学部主任袁振国为党校学员上党课
德:知行合一,化学术为道德
“有没有道德担当精神,有没有一个知识分子的情怀。就是要从个人的学术兴趣,个人的学术爱好,个人的发展追求,上升到一个时代的声音,一个国家的声音。”从学术责任担当的角度,袁振国教授将“德”概括为三个道德要求。
其一是使命感和责任感,讲求的是“一种社会的追求和社会的责任心,以学术来改造社会,以学术来引领社会”。袁振国表示,要有成为一个公共知识分子的使命责任,把时代的发展追求、公共的取向放在个人利益之上。
其二是学术规范。他强调,这“不仅仅是一种做学问的标准和要求,其实也是一种道德自信。”通过列举课堂观点引用、80年代学制缩短论证两个真实事例,他再三强调学术不端、学术失范行为的严重后果,告诫同学们必须遵守学术规范,并且将其作为做事做人,保持学术可靠、科学和尊严的保障。
其三是道德文章。“道德文章,这是中国人一种非常独特的表达方式”,讲求的是知行合一。他谈到,从朱熹到王阳明,从“知乃行之始”到“行乃知之始”,知行合一的思想在哲学中不断深化。而从现实来看,要学会“笃行”,要把学术主张、学术见解化为自己的道德,化为自己的人生方向。
识:担当能力,培养远见卓识
“要有所担当,就要有担当能力”,在学术上也要有“工匠精神”。这是袁振国教授对“见识”做出的解读。“见识”从何而来?袁教授提出了两点,历史感与自我认识。“所谓见识就是对方向的把握,就是对未来的判断,对轻重缓急的权衡。这样一种把握,这样一种判断,这样一种权衡,首先要有历史感。”事情比较最好的参照系是历史,而历史可以通过大量的阅读、学习获得。袁教授建议同学们多读一些历史,才能够把过去与现在融会贯通,才能够很快地站在世界的前沿、学术的前沿、个人活动的前沿,来与现在的问题进行对话。从库恩的《科学革命的结构》,到波普尔的《猜想与反驳》,袁教授通过分享自己印象深刻的两本书,说明了历史感的获得对于进行更高水平的思维方法,增长见识的重要性。
自我认识同样也是“见识”的一大来源。袁教授表示,所谓“知人者智,知己者明”,对自己建立一个正确的评价很难,但有见识的表现之一,就在于你能够对自己建立一个相对客观的评价。结合心理学家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他强调人在认知方面的多样性。对于个人,要客观地评价自己的优劣;对于教育者,则要因材施教。从学术研究来看,“好的见识,就在于你的历史感,就在于你的能力和你所选题的匹配”,选题要根据学术的发展和个人能力结合才能做好。
袁振国教授讲述教育学子的“德识才学”
才:锻炼才华,注重表达能力
“才华横溢在各个领域里面有不同的表现方法”,而对于学术研究,教育学学科研究,才华的表现就是书面表达和语言表达。袁教授强调,“才华是可以锻炼的”。从书面表达来说,书面表达有四种境界:浅入深出、深入深出、浅入浅出、深入浅出。其中,深入而浅出是最高的境界。袁教授例举黑格尔、毛泽东等多人的著作,向在场学员们提出建议,多多钻研深入而浅出的文风,把问题说清楚、说明白、说准确,提高学术表达能力。
学:了解知识,把握知识特性
学即知识。“知识在整个的社会发展方面,个人发展过程当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袁振国教授从四个方面,详细解读了知识学习的特性,分别是知识的广泛性、专一性、标准化学习、新鲜度。知识的广泛性,在于知识面的宽阔度。他以教育学为例,强调教育的综合性,要把哲学、社会学和心理学学好。知识面的广度决定了他能够把握知识的程度,决定了把握该学科本质的程度。知识的专一性,则在于对专一知识的掌握程度。袁教授结合教育现状强调,要建立起自己学科独立的学术系统和学术尊严,要升华、掌握专一性的知识,树立教育领域的话语权。
随着社会的发展,标准化学习已成为趋势。袁振国教授表示,要关注不同的学术支持,要有担当的能力和知识。传统意义上的教育单一专业学习,已转变为教育、科技人文、社会有关的综合性学习。人工智能、互联网、传媒技术等日新月异的发展,会对教育领域产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教育者需要主动做出改变,以适应这个社会的迅速变化。他提出,要增加知识,保证知识的新鲜度。学习是有一个形态的变化,但是不变的是终身学习,形成学习的意识和学习的能力。
为人治学:党课要让学生学会责任担当
青年学子社会责任担当的自觉践行,需要从“德、识、才、学”四个层面培育担当意识,提高担当能力。立足专业,结合人才培养要求,提高学生的党性修养,成为教育学部党委创新党校培育理念、发挥三全育人作用的一大举措。自学部党委成立以来,学部党政领导高度重视学生党校培训,学部党委书记、学部主任已连续两年,共同为党校学员讲党课。
2016年5月4日,教育学部主任袁振国教授在在五四这个青年的节日里,他用丰富的人生体悟,与第二期党校的入党积极分子们认真探讨了“责任”这一“人生大词”,从公德与私德的思辨,到大德和小德的哲思,引领青年们做出深刻的社会探讨与人生追思。用责任与道德,为青年们上了一堂深刻的党课,也为同学们带来了一堂启赋的人生之课。
2016年,袁振国教授为教育学部第二期学生党校讲党课
在教育学部,主任、书记上党课,已成为学生党校的一大特色,受到学员的热烈欢迎。学前教育系2016级本科生朱斌表示:“袁教授从我们学子以及更高的层次谈论教育,为我们拓宽了党课学习的眼界,也为我们今后更好地认识教育问题,为社会更好服务打下一个好的基础。”教育学系2015及硕士霍燕则表示:“袁老师从‘德、识、才、学’四个方面,从学术的个人情怀到时代的要求,启示我们要在提升自己素质的同时,增强自己的责任担当。在袁老师风趣幽默的讲解中,让我对学术、对教育学子的家国情怀有了深深的感触。我们需要在提升自身素质的同时,规范自身言行,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提升自己的思想水平和学术水平,做一个有时代担当的教育人。”
学部主任的党课受到党校学员的热烈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