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2023年5月29日上午,我院国际关系专业教工党支部、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国际战略与安全研究所党支部、上海国际战略问题研究会党工组、上海市俄罗斯东欧中亚学会党工组四单位基层党组织在我校普陀校区理科大楼A416室联合举办主题教育联组活动,研讨“中国—中亚峰会与新时期中国周边战略”。联办单位党组织的20余名党员师生与相关专家一起学习研讨。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国际战略与安全研究所所长、党支部书记吴莼思首先介绍了党支部开展主题教育的基本情况,并指出主题教育应保持对中央决策部署和新时代外交动态的跟踪,重在实践。

我院国际关系专业教工党支部书记高晓川介绍了党支部开展主题教育的情况、党支部近年来开展的与校内外各党支部的联合学习活动,以及“现场党课”等特色活动情况。

我院党委副书记鲁静、徐广淼副研究员,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国际传播中心执行主任李忻,上海市俄罗斯东欧中亚学会秘书长、我院姜睿副教授分阶段主持活动。

在主题发言环节,同济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研究院院长夏立平从我国外交布局中的“周边是首要”理念入题,从四个方面分享了对于中亚在我国周边外交中“首要”地位的理解,并对我国周边外交现有挑战和重点工作做出研判。我校俄罗斯研究中心副主任贝文力以中国与中亚国家人文交流的生动细节为引,介绍了本次峰会上人文合作成果和既往有关工作的着力点,指出文化认同和美誉形象作为战略资源在我国周边外交中的重要意义。

中国上合培训基地一带一路安全研究院院长王蔚从五个方面分析了本届峰会取得丰硕成果的基础原因,结合个人体会和单位相关工作评述了中国-中亚外交的定位。我校俄罗斯研究中心副主任张昕着眼“周边”这一关键词,探讨这一空间概念在中国外交中的流动性、灵活性和可塑性,指出通过分析其变迁和重组可以牵引出对发展议程、公共产品等相关议题的讨论。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海洋极地研究中心主任张耀以“水到渠成,恰逢其时”评价本次峰会,从峰会召开的契机引出对俄罗斯当前全球地位的讨论,从硬实力角度回看周边外交舞台上的中国-中亚安全合作。我校哈萨克斯坦研究中心主任王海燕介绍了中亚地缘政治和经济意义、“中亚五国+”机制和中国经略周边方略的变化,从中挖掘出不变的“战略利益的决定作用”,进而指出硬实力在周边外交中的基础意义。

我校俄罗斯研究中心副研究员万青松根据其团队关于我国新能源产业在中亚发展现状的调研数据,以问题意识和求是态度为抓手,从人民币国际化、中国标准和业务认可度、在地投资风险、部分国家政治操弄等角度分析了中国与中亚经济合作的挑战和短板。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国际战略所所长助理封帅从大战略和哲学思考出发,以中亚国家追求“现代性”的视角审视该地区几种不同类型的一体化进程,以大国经略中亚的历史与现实为支点,结合中国经济空间和战略重心指出我国在中亚战略资源投入仍需谨慎权衡。

我校俄罗斯研究中心讲师郑润宇以涵盖中亚多国的集体安全条约组织为观察对象,介绍了该组织与中国的互动,根据多场域内冲突的不同结果、组织成员的战略利益差异,合理推测该组织未来发展的多种可能性。上海社会科学院国际问题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张严峻从中国对中亚投资合作的细节观察出发,细致梳理了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诸领域存在的相关风险挑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七点对策方案。我校俄罗斯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宋羽竹分享了对主题发言的学习体会,重点介绍了我院《俄罗斯研究》期刊为分享相关领域学者关于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成果所作的工作。

我院党委书记潘靓在自由讨论环节发言。他对活动联办单位同志的到来表示欢迎和感谢。他回顾了我院以前与兄弟单位党组织开展党建活动的相关情况,重点介绍了近期我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的特色工作,强调指出,党建工作要“走出去、请进来”,要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学者们要像习总书记说的那样,把学问做在祖国大地上。

我校俄罗斯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我院副院长、上海市俄罗斯东欧中亚学会党工组书记刘军总结发言。他从参与人员、学习内容、活动组织等角度总结了本次联组教育的特色,强调指出,要继续开展务实的党建工作,充分发挥主题教育激扬党性、思想和情怀的重要作用。吴莼思所长在总结发言中指出,本次活动完整回顾了中国-中亚峰会,学习了最新区域态势,特别是为我国经略中亚提出实际对策建议,是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的重要思想与学术交流活动。

本次活动增进了我院基层党支部与兄弟单位党组织在党性教育、学术交流中的互动与互鉴。与会人员分享了关于中国-中亚峰会这一重大主场外交活动的研究动态,增进了对于新时代大国外交顶层设计、工作抓手和具体实践的理解。大家在发言中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结合本职工作和专业知识积极找问题、提方案,向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建设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规划好、建设好、发展好中国-中亚合作的重大部署看齐。

撰稿:马岳达
摄影:贾鹏悦
核稿:刘军、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