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27日下午,国际关系与地区发展研究院“四史”学习教育师生党支部集体研讨活动在学院A416室举行。本次活动以我院去年开展的八场“大使讲坛”的后续成果著作《回顾与展望——中俄关系70年大使论坛演讲纪实》的学习体会分享为切入点,结合中俄外交史研讨,开展“四史”学习教育。活动由院党总支副书记鲁静老师主持,全院师生党员参加。
国关院举办“四史”学习教育师生党支部集体研讨活动
院党总支书记贝文力老师首先为大家上专题党课。新中国的外交历程是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围绕书中文章,结合四史,他夹叙夹议,梳理了中俄关系的发展脉络,并结合在外交一线的工作经历,分享了对党员和外交工作者应具备的基本素质的理解。他认为,外交工作与国家利益、国家安全息息相关,党员和外交工作者都需要具备以下素质:对党、对事业的忠诚,认真、谨慎的工作态度,客观、全面的观察、思考能力,准确的判断与反应能力,综合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他特别强调了“大历史由小细节构成”,希望同学们要打好基本功。他说,《回顾与展望——中俄关系70年大使论坛演讲纪实》中收录的文章的文体、风格或许不尽相同,但都是大使们丰富经验、深刻思想的体现,我们都要学习老大使们的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精神和实事求是、锐意进取、不断创新的工作作风。
院党总支书记贝文力老师上专题党课
随后,教师党支部和研究生党支部分支部进行研讨。教师党员们一致表示,《回顾与展望——中俄关系70年大使论坛演讲纪实》一书采用口述史的方式回顾中俄关系史,非常珍贵。贝老师的深入分析,引发大家更深的思考。党员老师们围绕作为党员和国际关系研究者,应当如何进一步学习、研究和实践,才能不断提升党性修养与实践能力的主题,从不同的角度分享自己的体会。在研究生党支部的研讨中,同学们则是从中俄关系的历史与现实角度展开对四史相关问题的讨论。
师生党支部分别研讨
结合学习研讨的体会,12月2日下午,师生党支部再次组织联合活动,参观与外交史相关的历史文化旧址。参观的首站是位于汾阳路、岳阳路和桃江路口的普希金纪念碑。作为上海重要的文化地标之一,普希金纪念碑历经两毁三建,见证了民族的苦难、历史的沧桑和改革开放的崭新气象。贝文力老师的特殊党课,以普希金纪念碑的拆建历程为大家串起了纪念碑背后的四史故事。随后,党员们参观了上海工艺美术博物馆、周公馆和思南书局诗歌店。上海工艺美术博物馆设有雕刻馆、织绣馆和民间工艺馆,陈列着近300件作品,记录了上海工艺美术发展的脉络,展出了众多以各阶段革命历史为创作主题的精巧工艺品。周公馆,即中国共产党代表团驻沪办事处旧址,1946年至1947年国共谈判期间,周恩来同志在馆内工作、生活。党员们穿梭于这幢砖木结构的楼宇之中,仿佛亲见了当时先辈们奋斗于革命事业的场景。思南书局诗歌店是上海精神文明和城市文化建设又一新的成果的呈现,所在建筑,原为东正教堂,是上海第二批优秀历史保护建筑。几十年来,这一建筑曾用于办公、工厂、仓库、食堂、住宿等,近年成为了上海的文化新地标。历史与当下在同一幢建筑中交融共存,党员们翻阅着诗歌集,为文化、为历史所触动。
在普希金纪念碑前听特殊党课
上海工艺美术博物馆内以革命史为创作主题的工艺品巧夺天工
见证上海文化发展史的思南书局诗歌店
研讨与参观,让党员们从著作、旧址、历史与现实中,再一次审视历史,同时审视自己。
统稿:国关
撰稿:朱姚情、杨艺华
摄影:叶予民、朱姚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