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工作动态

从这里眺望世界 国关院举办校庆70周年系列活动之媒体人校友论坛

发布日期: 2021-11-12   浏览次数 0

       2021年10月27日,华东师范大学国际关系与地区发展研究院举办校庆70周年系列活动之媒体人校友论坛——从这里眺望世界。论坛邀请了我院现就职于新华社、文汇报、第一财经、新民晚报等媒体的六位媒体人校友,通过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交流分享。国际关系与地区发展研究院院长刘军教授、院长助理张昕副研究员出席论坛,学院团委书记陆燕丽老师主持,30余名学生代表参与。

从这里眺望世界——国关院校庆70周年系列活动之媒体人校友论坛

       我院2011级硕士、现就职于新华社的尹亮以“平视:国关院的教诲与19个人的幸福”为题,回顾了在华东师大国关院求学的美好岁月,表达了对学校和学院的深深感恩之情。他通过分享求职经历、在新华社的工作感受,介绍了他对面对失败、坎坷时保持积极心态、乐观生活的理解。2014级硕士、现就职于文汇报的刘畅以“汇文丽娃河畔—共建国际评论矩阵”为题,分享了疫情前后中国国际话语权的变化对传统纸媒定位的影响,并对投稿时新闻评论和学术论文写作方式的区别做了详细分析。他提到,工作是常做常新的,在工作的整体进度发展相对缓慢的时候,不如先专注于眼前的工作,稳定心态非常重要。2016级硕士、现就职于文汇报的沈钦韩以“传统媒体转型下百万+流量的背后逻辑”为题,介绍了传统媒体“采编合一、先网后报”的发展趋势、国际新闻爆款的选题模式,以及国际新闻写作对于培养逻辑思维和论文写作能力的作用。

尹亮、刘畅、沈钦韩校友发言

       2013级硕士、现就职于新民晚报的杨一帆,有“澎湃新闻”和“新民晚报”两家媒体的工作经验。他以“新民晚报及澎湃新闻的国际新闻报道”为题,分享了从业感受。他认为,选择媒体工作对个人眼界和世界观的拓展大有帮助,但是从业压力也是比较大的。他提出三点建议,第一,要大量阅读资料,要超越课本上的知识,掌握大量充分的历史资料是很有必要的;第二,研究关注的范围要细化,研究切入点要小,要避免过于空洞的叙述;第三,在职场中要努力提升人际交往能力、对话能力和向上管理的能力。2016级硕士、现就职于第一财经的康恺,以“国际关系专业毕业生如何报道国际财经新闻”为题,分享了学生时代的专业学习对工作助益的体会。他认为,丰富的专业化知识背景对于稿件撰写有极大的帮助。海外访学经历,特别是他在法国访学一年的经历,不仅拓宽了国际视野,也成为了在求职过程中的加分项。相关的实习经历,是媒体公司较为看重的。他鼓励同学们多学习多尝试,丰富个人经历,为未来的职业选择打好基础。2014级博士、现就职于观察者网的温刚,以“互联网媒体的视频化尝试”为题,为大家详细介绍了观察者网的现有媒体矩阵以及发展趋势。据他介绍,观察者网将图文内容进行视频化转移,通过孵化时评类IP、与学者展开合作、推出电视节目等方式,触及更多用户群体,实现了圈层突破。

杨一帆、康恺、温刚校友发言

       在现场交流环节,同学们与各位媒体人校友就媒体行业从业现状、工作中遇到的困难等问题进行进一步的交流。校友们普遍认为从业压力是存在的,但是,对媒体行业深深的热爱支撑着他们前行。写稿和采访中需要大量的相关背景知识,对于个人的知识储备是很大的考验。同时,如何顺应时代潮流、提升个人能力,不被时代所淘汰,是需要大家继续思考和努力的。校友们都感慨,能取得现在的一些进步,与学院的精心培养和关心关爱是分不开的。带着一颗感恩的心反哺学校和学院,是他们心之所向。校友们还给有志于这方面工作的同学推荐了相关的实习机会和投稿渠道。

现场交流
       最后,刘军院长发言。他对各位媒体人校友在校庆70周年之际在百忙之中能够返回母校、回到学院表示欢迎,对他们一直以来对学校和学院工作的大力支持和帮助表示感谢。他鼓励在场的同学们向优秀校友们学习,勤学专业,丰富自己,锤炼品性,迎接灿烂美好的未来。
撰稿:王京
摄影:张翌然
制图:董潇阳
核稿:陆燕丽
统稿:国观
 

|
Copyright 2011 华东师范大学党委,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