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笑言讲师的论文“通过家庭的治理:新加坡以家庭为轴的社会治理机制分析”入选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十二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
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十二届(2014)学术年会继续得到本市各高校、研究机构和广大专家学者的积极响应。今年年会组委会共收到应征论文423篇。与此同时,各学科专场也组织开展了论文征集。经12个学科专场的评审推荐,在各学科专场入选论文基础上,最终本届年会共有47篇论文成果入选优秀论文。
| 论文标题 | 作者 |
| 全面深化改革的基本遵循——重温邓小平有关论述 | 肖 巍 |
| 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国家治理”:一个基本前提 | 李 振 |
| 中国政治制度的优势和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邓小平对中国发展民主政治的辩证思想及启示 | 陈锡喜 |
| 民族特色展现社会主义运动新的空间形式 | 孙 力 |
| 中国梦:当代中国的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 | 鲁品越 |
| 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个维度 | 刘泽雨 |
| 以儒家“元典精神”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张自慧 |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民意识教育目标刍论 | 刘建良 |
| 大都市农村危机诱因分析及治理机制创新——以上海浦东新区为例 | 郑晓燕 |
| 创意时代的互联网思维:科技革命时代的范式 | 金元浦 |
| 论艺术创意的四个细节 | 蓝 凡 |
| 视觉文化创意产业的概念、特质及发展 | 林少雄 |
| 21世纪广告创意的发展趋势探讨 | 王淑芹 |
| 中国投资自由化的路径问题以及上海自贸区制度创新 | 江清云 |
| 竞争中立与国有企业改革:最新进展与中国应对 | 应品广 |
| 构建新型开放经济体制———基于上海自贸区的分析 | 张 继 高锦涵 |
| 投资者与东道国争端解决机制的最新发展及其启示 | 叶 波 梁 咏 |
| 当代中国的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转型研究 | 丁长艳 |
| 全球治理的四种模式 | 王金良 |
| 政策否决、政体类型与比较政治:一项研究议程 | 王礼鑫 |
| 决策、政策变迁与社会稳定风险来源 | 朱德米 |
| 共产党的执政软实力、公信力及制度化能力 | 上官酒瑞 |
| 世界民主化实践新动向与对亨廷顿转型民主理论的反思 | 周敏凯 |
| TPP视野下上海自贸区的法治思维与问题 | 贺小勇 |
| 协商式治理:基层社区治理的可行模式——基于上海浦东新区华夏社区的经验 | 顾 杰 |
| 网络社会背景下党的治理现代化:挑战与抉择 | 王可园 |
| 城市社区自治能力培育中的国家介入——以上海嘉定区外冈镇“老大人”社区治理创新为例 | 叶 敏 |
| 老龄化与养老服务体系的变迁——20世纪60年代以来中国香港的经验与启示 | 王海英 梁 波 |
| 通过家庭的治理——新加坡以家庭为轴的社会治理机制分析 | 刘笑言 |
| 国内外公共文化资源供给模式研究 | 冯 佳 |
| 论有尊严的幸福生活何以可能——从弱势群体的视角看 | 鲍 金 |
| 乡规民约与美政美俗——儒家乡村社会治理中以礼化俗的维度 | 余治平 |
| 劳资冲突治理中的政府行为及角色经验 | 魏 红 |
| 文化非营利组织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培育对策 | 郑崇选 |
| 中国安全外交与地区多边机制 | 周士新 |
| 从“伊拉克危机”看当前美国全球反恐战略困境 | 王 震 |
| 命名战:国际争端中的主权想象 | 甘莅豪 |
| 中国海洋安全观的嬗变与中国未来海洋安全 | 张 耀 |
| 欧盟治理模式的特征及对我国的启迪 | 伍贻康 |
| 欧债危机后的欧盟区域治理:继续推进一体化机制构建 | 徐明棋 |
| 德国经济社会治理模式的变动及对我国的启示 | 丁 纯 |
| 德国社会自治的经验与启示———以技术标准化为例 | 郑春荣 |
| 德国应对社会老龄化的治理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启示——以护理保险为例 | 王志强 |
| 德国历史上的国家治理及其重建 | 孟钟捷 |
| 尼雷尔与坦桑尼亚现代国家治理 | 沐 涛 |
| 论南海问题的政策及国际法制度的演进 | 金永明 |
| 钓鱼岛问题中的美日同盟困境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 郑 华 严露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