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工作动态

数据学院党委与美术学院党委联合举办主题教育辅导报告会

发布日期: 2023-05-18   浏览次数 10

517日下午,数据学院党委举行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专题辅导报告会,特邀校二十大精神宣讲团成员、社会认识论研究中心主任、哲学系潘斌教授作题为《“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内涵的基本逻辑》的专题报告。本次活动由数据学院党委和美术学院党委联合主办,两学院共计百余名党员师生参会学习。本次报告会由数据学院党委书记王长波主持。

潘斌教授以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中心任务为切入,表示我们要深刻把握伟大号召的丰富内涵和核心思想,深刻认识在第二个百年征程中,我们所要实现的现代化目标的几个关键节点,特别是即将到来的2035年和2050年。 通过经济增速预测和系列数据对比展示,他指出“中国14亿人口实现现代化将是人类发展史上前所未有的大事”,分析得到“经济发展是决定中国式现代化顺利推进的关键和基础”,并由此提出“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方位与基本逻辑。

在报告中,潘斌教授引入马克思、托克维尔等政治学家有关现代化本质的解释,对社会转型的现代化进行诠释,强调要理解中国式现代化必须从价值观上勘定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坐标,它是既具有普遍性同时也具有中国特色的特殊性的现代化;他同时详列了7种现代化转型模式,指出“我们之所以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因为它本质上是一种社会主义现代化,与全球数量众多的资本主义现代化之间有着道路的差异”,我们不可限于已有的范式中,掉进现代化框架的困局里。

最后,潘斌教授运用数据、鲜活案例等详细介绍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五重基本逻辑,即“现实逻辑”、“民本逻辑”、“文明逻辑”、“生态逻辑”和“和平逻辑”,与之相对应的是二十大报告中提到的中国式现代化的五大特征:即“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潘斌教授结合马克思的唯物史观与政治经济学批判,表示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这一历史目标的道路进程中,必然面临着各种重大的风险考验,我们要理性审视“修昔底德陷阱”、“金德尔伯格陷阱“,保持历史耐心,坚持稳中求进、循序渐进、持续推进。

会后,双方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围绕“数字艺术促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主题展开研讨,并聚焦人工智能、数字艺术课程建设与教学革新、沉浸式数字艺术展览等“同题共研、同题共答”,把学习调研切实转化为破解难题、促进发展的实际行动。后续,双方将充分整合调动校内外资源、发挥专业优势互补,实现主题教育的共享与联动。




|
Copyright 2011 华东师范大学党委,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