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教工支部  支部生活

数据学院教工第一党支部与三峡上海院技术研发党支部开展“党建引领、数据赋能、AI助力”联学联建活动

发布日期: 2025-11-06   浏览次数 10

2025年10月31日13:00,华东师范大学数据科学与工程学院教工第一党支部和三峡上海院技术研发党支部携手举办了题为“党建引领、数据赋能、AI助力——深化产教融合,共育创新人才”的联学联建活动。本次联建活动由数据学院教工第一党支部承办,三峡上海院技术研发党支部书记朱雪诞带领支部成员共同参加了此次联建活动。数据学院创院院长周傲英、党委书记王长波、副院长周烜、教工第一支部书记胡卉芪等老师出席了活动。活动由教工第一支部书记胡卉芪主持。

支部介绍

活动伊始,双方展开了联学联建活动。华东师范大学数据学院教工第一党支部书记胡卉芪同志对三峡上海院技术研发党支部各位同志的到访表示热烈欢迎,并介绍了本支部的基本情况,重点阐述了支部在卓越育人、卓越学术和卓越服务方面的建设目标。随后,三峡上海院技术研发党支部书记朱雪诞同志也介绍了所在支部的基本情况,并分享了技术研发中心在气象、人工智能及新能源等方向的研究目标与愿景。


理论学习

在理论学习环节,华东师范大学数据科学与工程学院创院院长周傲英教授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把握‘十五五’规划方向,推动高质量发展与新质生产力提升”为主题进行了领学。党的十五五规划征求意见稿与时代的发展密切相关,学校与央企的发展应与国家战略同频共振。周教授强调当前形势与理念上存在从“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相互促进”到“产业创新与科技创新相互促进”的重大变化,体现了产业主导与科技支撑的深度融合。他针对高校科研存在的“研究难以落地”的问题,强调要实现产研一体化,推动科研成果真正落地生产实践,科研工作者应具备“田间地头摸爬滚打、一身土一身泥”的实干精神,秉持“做真的研究,做有用的研究”的原则,构建团结协作、理念统一、目标一致的高效团队。


回顾党的二十大报告,系统阐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集中体现为““六个必须坚持””,即坚持人民至上、坚持自信自立、坚持守正创新、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系统观念、坚持胸怀天下。周教授指出,务实精神与“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理念应贯穿于科研与管理的全过程,特别是在与三峡上海院的合作中,更应把握这一思想脉络,将“守正创新”与“首创精神”作为根本遵循——既要尊重行业规律、遵守规范,也要勇于打破思维定式、推动技术突破,在服务国家战略中实现科研成果落地落实。近日,在中央政治局会议讨论拟提交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的文件时,进一步明确了“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六个“必须坚持”,包括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必须坚持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必须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等重要原则。周教授指出,高质量发展与数据驱动的科学决策密不可分,实现精益化管理离不开扎实的数据支撑。他深入阐述了数据作为第五生产要素的时代意义,回顾了学校数据科学与工程研究院的发展历程,并指出要站在新的历史高度理解新质生产力,准确把握数字经济发展带来的重大机遇。


最后,周教授分析了当前面临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他强调,信息化浪潮为民族复兴带来了历史性机遇,必须从根本机理上研究人工智能,厘清“逻辑理性”与“经验理性”的关系。面对这场深刻变革,他勉励大家要“心有所信,方能行远”,从具体应用着手,以超常规方法破解发展难题,将时代机遇转化为切实的发展动力。


朱雪诞在发言中表示深受启发,并强调未来研究必须切实服务于公司发展。她指出,高质量发展离不开精细数据支撑,设计院的产品始于数据质量,需加强对水文、气象、地质等多元数据的收集、治理与应用,以提升核心竞争力。面对“千载难逢的机遇”,她呼吁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积极推动AI技术与产业深度融合,将其作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路径。

学科交叉问题交流

在学科交叉问题交流环节,胡仁君、赵春艳和周昉三位老师围绕AI赋能数字能源领域的创新实践进行了深入交流。三位老师从不同角度探讨了人工智能与能源工程、数据科学等领域的融合路径,分享了在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应用结合方面的思考与经验。讨论环节中,双方成员积极互动,围绕学科交叉的关键问题展开热烈讨论。此次交流进一步凸显了跨领域合作在促进技术创新、提升科研价值和服务国家战略中的重要作用。


参观实验室

在参观实验室的过程中,与会人员深入了解了一系列前沿研究成果。其中,一项引人注目的展示是基于多智能体的大语言模型的自主表格问答系统,该系统利用多个智能体协同工作,旨在高效解决复杂的表格问答难题,体现了人工智能在信息处理方面的最新进展。同时,与会人员也看到了云知AI——基于多智能体的教育全场景生态平台,该平台致力于通过多智能体协作,为教育领域提供从课前到课后、乃至课外管理的全方位智能化解决方案,展现了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广阔应用前景。此外,还有“PDFTalker:从文档理解到多模态演示”项目,它革新了文档与演示文稿的生成方式,以及“融合大语言模型的金融图谱语义解析”,为金融领域的复杂数据分析提供了智能工具。最后,“路网拓扑自动编辑”技术展示了在城市交通优化方面的创新,而“中文拼写纠错的两个问题和改进方案”则提升了中文文本处理的准确性。这些多样化的成果充分展现了数据学院的多个实验室在人工智能及其交叉领域的深厚实力和创新活力。





|
Copyright 2011 华东师范大学党委,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