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工作动态

马克思主义学院入党积极分子开展读书沙龙活动 ——读《共产党宣言》

发布日期: 2021-04-13   浏览次数 24

       为进一步提升入党积极分子理论素养,涵养党性修养,2021年4月9日下午15:00,马克思主义学院全体入党积极分子进行了《共产党宣言》(以下简称《宣言》)的学习汇报。本次学习汇报由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唐静副教授做点评。

   点击查看原图

       第一组汇报内容为“中国共产党与《宣言》的关系”。首先,汇报组成员康喆琦向大家介绍了《宣言》与中国共产党的创立之间的关系。其次,郑莉琳向大家进一步介绍了《宣言》与中国共产党的建设之间的关系,回答了《宣言》在中国革命、建设中一以贯之的角色内容。最后,赵特补充到,《宣言》对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具有深远意义,它宣示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政治立场回答“我是谁”的问题;宣示了人类解放的理想追求,回答了“为了谁”的问题;宣示了共产党的初心使命,回答了“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问题,坚定了共产党的信仰,坚守了共产党人的初心。

       点击查看原图       点击查看原图

       随后,第二组围绕“《宣言》在中国的传播”,从三个方面进行了学习成果的汇报。首先,汇报组成员赵文华从《宣言》在中国的早期传播的角度出发,阐明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的起源与发展。其次,张俊杰向大家介绍了《宣言》在中国的翻译与出版。尤其是1920年8月陈望道翻译《共产党宣言》中译本,成为我国早期流传最广、影响最深的马克思主义著作,也成为了无数革命先驱信仰共产主义的启蒙课本。最后,于海燕对《宣言》在中国传播的影响做了解读。她谈到,《宣言》的传播不仅培养了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刘少奇、任弼时、肖劲光等一批革命的积极分子,而且还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思想,直接影响并指导了中国共产党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选择和制定,密切了党与革命知识分子的联系,为中国共产党创立奠定了社会组织基础。

   点击查看原图

   点击查看原图

       第三组杜文钰同学从《共产党宣言》的文本内容和当代启示两方面进行了汇报,并号召同学们继续从包括《共产党宣言》在内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寻找思想资源,开放视野,面向世界先进文明成果,积极学习借鉴,大胆探索创新,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坚定理想信念,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最后一组由2019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专业硕士研究生陈笛汇报,她谈到,一方面以《共产党宣言》所提出的唯物史观为思想武器,增强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信,树立起对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思想路线的信念;另一方面要用《共产党宣言》的建党理论来指导新时代党的各项建设。2019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专业硕士研究生庄鑫从《共产党宣言》核心思想或者贯穿全文的线索是什么、这个思想有没有过时,以及站在当下的背景,暴力革命是否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唯一方式、和平过渡有无可能这些问题展开论述,并提出《宣言》的核心思想依然没有过时,但是我们也应该承认,它当中的某些论述在当下现实看来,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最后,2019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博士研究生徐业坤从空间的视角对《共产党宣言》进行简要分析,他在展望中提出,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必须积极展开理论批判,回归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提高理论素养和政治觉悟,在读原著、学经典、悟原理中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做到不畏浮云遮望眼,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点击查看原图

       四个小组汇报完毕后,唐静老师结合个人的研究经验对本次入党积极分子的学习情况进行了汇总和点评。首先,唐静老师指出了本次读书沙龙书目选择《共产党宣言》的原因,肯定了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之际,重读《共产党宣言》的重要意义,并就《共产党宣言》的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等做了简要述评,对大家一周内认真完成学习《宣言》的情况提出鼓励。同时要求入党积极分子不能仅限于对文本的浅层阅读,而是要做到多阅读、深阅读,严格要求自己,从思想上入党。其次,唐静老师对个别同学的阅读感悟提出了一些疑问,如“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从革命的党走向执政的党”“私有制的废除和个人财产的保护”“阶级、阶层、等级之间的关系”等等。最后,唐静老师向大家提出了四个问题:《宣言》要读多少遍才能读懂、《宣言》是政治文本还是学术文本、《宣言》是历史文件还是时代作品、什么才是《宣言》的正确的打开方式。这些问题引发了学员们的激烈思考和深入反思,进一步加深了他们对《宣言》的理解,也启发了学员对入党问题的深思。

       此次读书汇报活动开展,丰富了学员对《宣言》的了解,巩固了学院对党的理论知识的学习,能够帮助学员在以后的理论学习中主动挖掘文本本身的价值,理解概念背后的深刻内涵,鼓励学员主动运用理论进行现实问题的解决。

 

 


|
Copyright 2011 华东师范大学党委,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