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推进党支部文化建设,加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继续巩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历史学系2019级硕士研究生党支部围绕“2020年经典阅读季”系列活动,结合专业特色,创新组织生活形式,于4月23日(世界读书日)下午15:00-18:00在腾讯会议平台开展主题为“书香暖初心、知疫报家国”的读书沙龙主题党日活动。以研读国内外疾病史经典书籍,分享学习心得感悟,互相交流讨论为主要活动形式。本次活动由党支部书记卢姗老师牵头引导,支部副书记郑帅博主持开展,19级全体党员参与。
郑帅博同志首先介绍了此次活动的背景,他谈到习总书记勉励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全体“90后”党员的回信,要求我们紧扣时代背景,把自己置身于这个时代的洪流当中来考量,并且要选好落实载体。这个载体就是勤奋学习,做好我们的历史研究,以疫为鉴,立志勤学,不断提升自身报效祖国的本领。通过深入挖掘历史资源,把爱国主义情感植根到我们的心田。希望借“世界读书日”这样的契机,通过分享交流读书感悟来深刻认识国内外疾病历史,总结中国经验的历史启示,为抗击疫情贡献我们的智慧和力量。
在分享汇报环节,支部各位同志按照顺序汇报了阅读经典书目的主要内容和学习感悟。洪驰同志认为《瘟疫与人》一书透过全球史和医疗社会史的双重视角,用“疾病”诠释历史上人类、疾病与宗教三者之间的关系,启示我们在全球化时代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加强抗疫国际医疗合作和科研攻关。
王晨光同志所分享的《黑死病:大灾难、大死亡与大萧条(1348—1349)》一书详实记录了1348年到1349年黑死病在欧洲爆发、传播和扩散的过程,认为从一个对人类社会抱有责任感的病毒学家笔下了解病毒,不失为一个清醒现代人的睿智选择。
刘筱和李影两位同志分别分享了《大流感:最致命瘟疫的史诗》一书中,1918-1920年间具有毁灭性的流感的故事以及20世纪科学与医学发展的历史。刘筱同志认为作者通过亲切的笔触从观察者的角度带我们再次回到那段历史,刻画了医护人员、患者、科学家与疾病斗争的顽强精神和坚定信仰。
李影同志根据1918年大流感因为西班牙在疫情期间进行了大量报道被冠以“西班牙流感”之名,但事实上后来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发现,流感首先爆发于美国一事。她谈到病毒起源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科学问题,但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源头尚不明确,但国际上有诸多言论,要求中国要对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负责并承担相应后果,我们应该坚决反对将疫情政治化、把病毒标签化。
洪鑫和郭宁两位同志共同分享了加缪的《鼠疫》,该书以里厄医生和塔鲁的视角叙述了北非阿尔及利亚一个叫奥兰的城市鼠疫爆发之后的众生相。洪鑫同志认为如果将鼠疫看作困境,那么书中对人性的深入观察以及人们在困境中抱团取暖真情的刻画更具有价值。郭宁同志认为书中通过小人物的视角记载的鼠疫中人们的状态与新冠肺炎疫情下人的境况有许多相似之处,但坚信我们可以在党坚强有力的领导下取得抗疫的最终胜利。
李楠同志所分享的《清代卫生防疫机制及其近代演变》一书,注重在中国近世社会自身变迁的脉络中考察近代卫生医疗机制的转型,总结了从国情出发进行抗疫斗争的历史经验。
针对日本学者饭岛涉的《鼠疫与近代中国——卫生的制度化和社会变迁》一书,刘华宇同志总结了近代卫生制度化的具体过程,薛克胜同志则从卫生政治化及政府权力向民间领域的延伸方面进行了讨论。
梁其姿的《麻风:一种疾病的医疗社会史》是中国疾病史研究的一部里程碑著作。施琪和郑帅博同志共同讲述了作者从中国医学和社会文化的角度对麻风这一疾病的研究,认为将麻风病的历史置于殖民主义、种族政治学以及“帝国危机”的全球性语境中加以考察,从历史的角度为我们思考很多现实问题提供了可资利用的视角和资源,为此,在疫情环境下必须厘清中国方案的定位,通过实际行动,继续维护好负责任大国的国际形象,以开放包容的心态应对国外的舆论压力,秉承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继续深化抗疫的国家合作,帮助全世界人民渡过难关。
罗诗承同志介绍了病毒学家萨吕佐的《疫苗的史诗:从天花之猖到疫苗之殇》一书中病毒学的发展和多种疫苗的制备过程,探讨了疫苗研发在科学与道德间的抉择。
各位党员同志分享结束后,活动进入交流讨论环节,洪驰、王晨光、刘筱和李影四位同志从全球史和医疗史角度出发,对人类命运共同体、技术与疾病的竞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疾病的历史书写、爱国卫生运动相关等问题,尤其是疫情期间信息发布的权威有效性进行深入研讨,他(她)们一致认为人类在与疾病的双向互动当中平衡共生,疾病对人类历史进程有着特殊的影响,用疾病来解释历史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式,在人类与疾病的历次对抗和调适中,有关疫病科学信息的发布始终是人类能否有效与病毒抗争的关键,政府、媒体和公众之间信息的良性互动可以有效抓住防治疫情的关键时机,实现联防联控、科学防治。
洪鑫同志和郭宁同志从普通人的视角对疫情环境下的人性问题进行深入观察,她们谈到,疫情期间许多人秉持契约精神,尤其是共产党员坚守初心和使命,做好本职工作,大家互相援助、共同努力,面对疫情,迎难而上,积极作为,体现了人间真情,与那些空虚紧张、无所事事、散布谣言的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次疫情大考,让每个小家与我们的国家更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更增添人与人之间的温情与暖意。
李楠、薛克胜和刘华宇三位同志结合中国卫生制度化的进程和意义进行探讨,国家的积极介入使得社会组织化、身体纪律化,他(她)们认为医疗制度的现代转型背后蕴含了关怀民众的意识,我们国家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的提升有效地保障了我们每一个人的生命安全健康。
施琪、郑帅博和罗诗承三位同志相互交流了有关疫情期间社会集体心理、伦理道德、医学良知、疫苗研发共识等问题的看法,积极倡导克服人的非理性的焦虑和恐惧,同情理解病患,避免歧视和排斥,同时进一步加强疫苗研发的国际合作,争取抗疫的最后决胜。
会议最后,郑帅博同志总结道:通过此次读书交流活动,我们所了解的疾病的历史,以及我们在此次疫情当中的亲身经历,可以深切地感到我们自己的理想和生活是同祖国的前途、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这场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为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课。我们看到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感受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不断推进,感动于全国人民的齐心协力,也见证了青年一代的使命担当。通过学习研究疾病的历史,我们用“力所能及”来注脚师大人熔铸在骨子里的奋斗基因和家国情怀。把爱国情怀作为我们成长成才的“定盘星”,把责任担当作为检验我们人生的“试金石”。在学习研究疾病史的过程中,我们要践行报国初心,以实际行动升华学习成果、笃行强国使命。现在疫情仍然没有结束,我们理应充分汲取国内外抗击疫情的先进经验,做好个人防护,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遵守公共卫生准则。相信在全国人民勠力同心地抗争下,一定能取得这场战役的最终胜利!
此次线上读书沙龙活动,支部所有党员同志通过对疾病史、医疗社会史相关国内外经典著作的研读,纵观古今中外,了解人类应对疾病的历史,以史为鉴,通过理论著作阅读和对生动社会生活实践的观察,汲取历史经验教训,充分发挥历史学鉴诫训育的功用,增长知识,锤炼本领,厚植爱国情怀,真正依靠学习走向未来。
文字:郑帅博
图片:郭宁、李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