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学生支部  支部生活

“大学:变与不变”—大夏书院关工委老师与党校学员共话大学生活

发布日期: 2018-07-12   浏览次数 6

 

2018513日下午300,大夏书院党校系列活动《大学的变与不变——两代大学生的跨越四十年的对话》在书院活动室、涵芬楼同时举行。书院关工委孙桂华、何慧敏、李似珍、陆永宝老师担任嘉宾,与首期党校学员共话大学,体悟人生。


    孙桂华老师作为文革后的第一批大学生,具有独特的人生体验。孙老师认为,不同时代的大学生身上有着不同的时代印记;中国的大学也迅速发展,尤其是在结构体系、育人理念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正在进行的“双一流建设”,是高等教育领域浓墨重彩的一笔。在这样优越的环境条件下,大学生一定要找到自己热爱的方向,把握人生黄金期,提升自我;更为重要的是,青年大学生应有家国情怀,担负社会责任,在时代境遇中安置自身的发展诉求。

                      孙桂华老师和同学们

何慧敏老师1962年进入大学,她以自身经历讲述了入学、出国等不同体验。她深情地讲道,这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国家力量与国际地位有了巨大提升,中国国民的自信心更为饱满。青年大学生更要“懂自己、懂社会、懂中国、懂世界”,为适应新时代新发展而做出新的努力。她鼓励学员,时代在变,社会在变,但对于高等教育培养卓越人才的期待始终不变,青年大学生更要“爱国、立志、求真”,成为拥有各方面良好素质的复合型人才。


何慧敏老师和同学们
    李似珍老师亲历文革,却以幽默轻松的语调讲述自己的艰苦岁月与同为青年人的迷茫。她着重回忆了自己在物质匮乏的年代对于书籍的热爱与执着,尤其是在青年时代阅读《共产党宣言》,阅读文学作品,反复咀嚼、反复思考,成为人生中重要的精神指引。她勉励青年学生,多读书思考,多奉献社会、多学习理论、多走向世界,既要做“分内之事”,也要做“分外之事”;既要“立足当下”,又要“远眺未来”。

                         

  

李似珍老师和同学们


    陆永宝老师以自身的入党之路、求学之路展现了她对于人生的理解。陆老师年轻时自学手风琴,插队结束后成为大学老师,退休后又进入老年大学学习中国工笔画。无论是在职工作还是退休生活,她始终保有对生活的热情、对学习的渴望,始终对于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发展抱有观察、体验、融入的积极态度。陆老师期望新一代青年人是刻苦的、有朝气的、敢于尝试的,并引用习总书记的话寄语青年—— “青春是用来奋斗的”,青年人应以汗水书写青春,努力实现自身理想和国家复兴梦想。

 

在有深度、有温度的对话里,老一代大学生的思想格局跨越四十年,而同当代青年人的理想追求紧密相连。这期间流淌着历史的记忆、彰显着人格的魅力、迸发着智慧的光芒。携着老一辈人的殷切期望,带着新一代人的鸿鹄之志,大夏学子向着伟大征途迈进。


|
Copyright 2011 华东师范大学党委,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