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范大学大夏书院把握青年学生入校关键期,遵循青年学生成长发展规律,在不同阶段通过解惑释疑、积极引导、增进认同的方式,浓厚青年学生对党组织的兴趣,增进对党组织的正确认知和积极认同,引导青年学生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力争打通学生党员发展工作最后一公里。
精耕细作,守住理论学习“导航标”
书院党委坚持润物无声的方式,不断激发并浓厚青年学生的入党意愿。抓准时机,早吸引、早引导、早教育。新生入学教育周,有同学询问“不满18周岁可以递交入党申请书吗”、“入党的流程有哪些”等。大学伊始,新生同学对党组织的认知比较笼统,但又有学习、了解的浓厚兴趣。大夏书院党委以此为契机,开展“价值养成工作坊”,围绕“共产党员的理想信念和时代责任”、“年轻、可爱、行动力爆表的马克思主义”、“新时代与青年学子的正确选择”、“我身边的共产党员”、“入党的程序”等主题,以“接地气”“有生气”的方式娓娓道来,向学生进行“漫灌式”的入党启蒙教育。解疑释惑,重思考、重讨论、重引领。“漫灌式”的入党启蒙教育满足了大部分同学开展理论学习的诉求,但同学中仍有一些个体化、个别化的困惑。为此,大夏书院党委以“讲时代故事”“读经典原著”“走红色之路”的方式,有针对性地廓清思想认识、树立价值坐标,实现“滴灌”式的教育。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党建专家齐卫平以一个个具体而鲜活的事例、一段段曲折而难忘的历史讲述中国共产党的发展故事,以朴素务实而“接地气”的讲解,引导新生们的思想认识向更加理性的方向转变。书院党委书记韩春红围绕新生困惑,以新时代的“大愿景”和青年的“小目标”为主题,讲好时代发展故事,彰显党组织在引领推动时代发展中的作为,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党组织的浓厚兴趣。同时,书院尝试举办读书沙龙暨“经典读书会”,以不同主题、不同形式邀请中青年学者与青年学子共同阅读包括《社会契约论》、《共产党宣言》、《资本论》、《实践论》在内的红色经典书籍,以学术的视角、平易相处、共同砥砺切磋的方式开展师生研讨,以学术的方式培育学生理性的思辨能力,进而引导青年学生客观看待党的理论基础,形成对党组织的积极正面认知。
精准回应,明确榜样学习“风向标”
大学新生对党员的认知往往比较具象化,倾向于以真实可知、亲切可感的形象为自身行动的指引。为此,大夏书院党委积极协同调动师生党员的力量,发挥身边人身边事的感染引领作用,以先进人物事迹感染激励青年学生。以“师者人格”引领新生。新生报到当日,党员教师面向新生开展“讲讲我的大学故事”主题沙龙,并分4条线路全覆盖地实地走访194间新生寝室,帮助新生缓解与父母分离的孤独感,塑造健康阳光的心态。同时,12位党员教师担任首批新生导师,通过高频率小范围的师生互动实现与新生的教学相长、学术共进。党员教师的师者风范,让新生们在日常生活的嘘寒问暖、学业学习的适应精进、思想价值的锻造提升方面如沐春风,时时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暖关怀,从而有效激发青年学生对党组织的兴趣,引导青年学生积极接触并了解党组织。以“同辈楷模”引领新生。高年级党员往往是新生直接效仿的榜样。为此,大夏书院党委通过党章学习小组开展“榜样与我”主题活动,引导新生思考:“身边的榜样有哪些?我们应如何向榜样学习?”不仅如此,书院党委还邀请高年级党员担任新生学导,在两年周期内开展持续的朋辈互助互励活动,在亲密互动中增进感情、塑造行为、实现思想引领。
精心实践,体悟时代发展“新坐标”
书院党委坚持理论学习与实践体悟并举,在培育新生正确认知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实践教育,在实地实景中实感实悟,增强对党组织的认同感。书院于2017年12月策划开展了系列“红色深度寻访”活动,注重发挥青年学生主动性,由学生自主组队,自主设计方案。青年学生主动寻访诸如革命旧址、英雄事迹展览馆、改革开展建设成就展。通过亲身践行,学生们的感受由光荣的历史迈入荣耀的当下,真切感受到党组织在引领推动改革发展,建设美好中国的丰功伟绩。同学在总结交流中表达,“第一次深刻地感受到,历史不仅仅是书本上的历史;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比我们以前想到的、感受到的要丰富很多,也艰辛很多,也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新时代的内涵和我们自己的责任。”此外,书院党委注重引导青年学生将个人发展融入时代发展,以自我奉献服务他人,并组织开展系列志愿服务活动。自2017年11月以来,大夏书院多批次组织新生赴龙华烈士陵园、闵行博物馆开展331小时的志愿服务;此外,组织学生与江川路街道、西渡街道共建,开展义务支教,以学生所学奉献社会服务他人,引导新生将“奉献”“服务”作为自身的价值准则和行为规范。
大夏书院党委将入党启蒙教育作为新生适应期的重要工作,倡导新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迈好大学第一步;引导新生在感性认知和理性认同的基础上,自觉加入党组织。目前,共有187名新生郑重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大夏书院党委还将探索开展富有时代气息和教育意义的系列活动,助力新生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