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传承革命思想,深入开展青年党员党史学习教育,引导“00后”党员知党爱党,5月12日下午,大夏书院学生第一党支部召开了一场“60后”“70后”“80后”“90后”与“00后”党员共读党史的学习活动。校党委副书记杨昌利,中国语言文学系党委书记吕志峰,大夏书院党委书记韩春红,大夏书院青年学者班主任、历史学系副教授王锐,与支部党员全体同学共读《火种》,重温中国共产党从筚路蓝缕、披荆斩棘走向昌盛的峥嵘岁月。读书会由大夏书院学生党建中心主任、学生第一党支部书记赵景玮主持。
“《火种》中呈现了一个个朝气蓬勃的青年群体,为国家和人民福祉奋斗不止”
赵景玮以三个关键词:“历史分期”、“史料扎实”与“青年力量”,对《火种》一书进行了概括性导读。《火种》将中国共产党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至于更广阔的历史脉络和语境去研究探讨,由此中国复兴之路的探寻历史和逻辑变得更加清晰。书中采用大量的一手资料对历史的细节进行详细刻画,言必有据,于史可考,可读可信。《火种》呈现了朝气蓬勃、血气方刚的青年群体,怀着救国救民的理想信念,为国家和人民福祉奋斗不止,也正是这些青年才让星星之火终成燎原之势。
书院青年学者班主任、历史学系副教授王锐结合中国近代的救国道路,讲述了中国共产党成立和发展壮大的历史。他提到,依靠人民、发动人民、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中国共产党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原因。
中国共产党的从“星火”到“燎原”的探寻
1921年,青年毛泽东和来自全国各地的12人,代表仅有的50多名党员在上海开启了建党之路。到2021年,中国共产党员的总数已达9100多万。100年历史,9000多万党员,连续执政72年,这在世界政党史都是罕见的,“中国共产党何以从‘星火’”到‘燎原’?”学生党员贾颖月以一组数字对比引出思考。可以说,古田会议上确立的“着重从思想上建党”,将党内教育、马列主义的学习,提升党员理论素养和政治觉悟放在重要位置,是能够凝聚全党意志,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建设的重要因素。
学生党员蒋凯强则从革命实践重要性的角度进行讨论,我们党始终重视调查研究,而这样的调查也是党的群众路线的重要体现,毛泽东亲自开展的“寻乌调查”“兴国调查”等系列农村调查,开创了党联系群众、深入群众和依靠群众的革命风气,为此后全党开展群众工作提供了基本遵循。而今心系群众,始终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办好事、办实事也是中国共产党“人民性”的根本体现。
跨越百年,再看当前青年党员的时代责任
“中共一大代表平均年龄28岁”,学生党员康春说道,“一群青年人改变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包括世界的命运,《火种》是可以说是一本青年之书,作为新一代的青年,我们应该做到,有理想信念,注重提升本领,将自己的个人奋斗和国家振兴联系起来。”
学生党员李宏烨谈到“作为最活跃、最积极的学生党员群体,更应该有一份热,发一分光,理性思考,踏实做事将红色火种传递出去,践行青年党员的时代使命。”
中国语言文学系党委书记吕志峰指出,大家应该认真阅读,学习和思考,守好党员的职责,做好党员的本分。
大夏书院党委书记韩春红希望同学们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做到,“真学真信”读进去,沉下去;“读薄读厚”理解书中内容,加入自身思考;“悟小悟大”,联系个人生活,思考国家发展。
校党委副书记杨昌利在总结讲话中,重温了中国共产党走过的百年征程和在艰难困苦中奋发向上的历程,号召青年党员“守初心”“强信心”“持恒心”,把党史的学习教育与我们自身的成长成才联系起来,五育并举,追求卓越;把个人的发展和国家的发展融合在一起,深入基层,服务国家,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大夏书院党委积极引领书院各学生支部“读党史,悟初心,担使命”,在党史学习中明理、增信、崇德、力行,不断提升学生支部的凝聚力、吸引力和战斗力,引导“00后”学生党员坚定理想信念、提升知识本领,做红色文化的传承人,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仰者,承担起时代青年的历史使命。
文 | 李佳宁
图 | 尚方剑 曹安琦
指导 | 赵景玮
来源 | 大夏书院学生党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