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精神文明

跨专业人文沙龙:追随大先生脚步,走上卓越学术之路

发布日期: 2021-11-01   浏览次数 0

  20211027日下午,大夏书院跨专业人文沙龙第六讲如约而至。本次活动以传承与变革为主题,邀请大夏书院导师、中文系党委副书记徐燕婷和哲学系党委副书记武娟与参会同学一起,走进华师大70年风雨,漫溯师大文脉,汲取精神力量,追忆师大的思想者们,感悟师大的传承与变革。本次沙龙由2018级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学生倪彬彬主持。

徐燕婷以华东师大作家群宣传片播放开场,用影像为同学们呈现了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源远流长的丽娃文脉和人文底蕴。在华师大中文系自由、包容、多元品格的形塑下,一代代热爱文学创作的作家不断涌现。如今随着时代的发展,华东师大作家群文脉仍如丽娃河一般,生生不息,绵延不绝。

武娟介绍了哲学系的三位大先生:冯契、周原冰和徐怀启的故事。冯契先生深信爱智者的本色——不论处境如何,始终保持心灵自由思考。当数百万字的手稿被一扫而空、下落不明时,已过花甲之年的他坚持创作,依然焕发着思想的青春活力,在人生最后二十年为当代中国和世界贡献出了原创性的哲学成果——“智慧说三篇”(《认识世界和认识自己》《逻辑思维的辩证法》和《人的自由和真善美》)和“哲学史两种”(《中国古代哲学的逻辑发展》《中国近代哲学的革命进程》),是对“中国向何处去”时代问题的哲学思考和回答。周原冰先生自称是在探寻真理的道路上永远“闲不住”的人,将伦理学研究的兴趣和执着与他坚定的信仰和伟大事业紧密联系起来,用一生写道德,讲道德,为我国伦理学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徐怀启先生说,人只有在默默无闻的时候,才能静下心来做点学问。他精通多国语言,英语自是非常熟练;他自认为次一等掌握的是德文和法文,能阅读黑格尔、康德的德文著作,也能阅读马利坦的法文著作;再次一等的是希腊文和拉丁文,能阅读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希腊文著作,也能阅读圣托马斯的拉丁文著作,是著名基督教史研究家、逻辑学家。

在分享与对谈环节,与会师生围绕文学、哲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徐燕婷讲述了她创作的缘起与经历。自小学起,良师的启蒙使她开始喜欢写作,征文获奖的经历更不断地给予她鼓励与信心。升入大学后,她有更多的时间去进行文学创作。“时刻怀揣诗心”,徐燕婷说到,“‘情动于中而行于言’,只要有心,生活中处处是诗意”。接着,谈及诗歌与歌曲之间的联系,徐燕婷讲述了她的看法:“我认为比较理想的歌曲应该是经得起推敲,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她认为现在某些流行歌曲,缺乏文学韵味与美感。诗歌与歌曲并不是泾渭分明的,就以她创作的《风月同天》为例,“芳草又萋萋”“黄鹤楼已空”“山一程,水一程”“白云空悠悠,天际无归舟”等歌词中便融入了古典诗词,即使没有旋律的搭配,歌词本身也是富有美感的。最后,关于新生代作家对于文脉的传承,她认为,即使随着时代发展,文学的土壤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文脉的传承在于人心,如果我们能摈弃浮华,在心中为文学留下一块土壤,那丽娃河畔的文脉在樱桃河畔的传承没有任何问题。”

说到文脉传承,大师剧《冯契》的创作包含着哲学系所有老师与学生共同的祈愿。哲学系教授郁振华曾说过,“大师剧在校园文化中的兴起,令人欣喜。通过对大师的心追神摹,年轻学子不仅提升了自己的精神境界,而且弘扬了优秀的学术传统。”武娟提到剧本创作的过程其实是非常艰难的,在剧本磨合的过程中,需要不断考虑如何将艺术创作与事实结合起来;排练的过程中,对时代背景的理解和人物的情感把握是非常不容易的,还有富含哲学内容的台词、有些晦涩的话语体系对于演员来说都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沙龙最后,师生围绕“文学无用论”话题展开探讨。与会学生提问,在学习中常常被教导要与时代的浮华保持距离,但又与现实的环境产生矛盾,该如何取得平衡?徐燕婷认为,当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文史哲等相关学科势必将受到尊崇。武娟说到:最重要的是多读书,打好基础,同时要多参加社会实践,走进社会,了解社会。哲学也是来源于现实生活,是在现实生活基础上的哲学思考,不仅仅是在从事理论研究,更是在从事与社会相关的课题研究。最后,可以多“走出去”,既要能潜下心来啃大部头,也要多参加一些课外的活动,与其他专业的同学多些交流。与会学生表示,以跨专业人文沙龙的形式听到来自文学与哲学两个专业领域老师的建议与思考,今后更加明白了自己的所学所思,以此更好地传承师大文脉。

回溯师大文脉,追忆思想者们,感受华师大深厚的文化底蕴,体悟大师们的坚守与付出。作为师大学子,我们也需要具有“甘坐冷板凳”的精神,在浮躁的社会环境下,开辟出一块心灵的净土,寻找内心的一方天地。同时,我们也要向师大的大先生们学习,既要“修炼内功”,也要“走出象牙塔”,深入社会,立足实践,传承师大精神,在对社会现实深刻思考基础上,做出我们对于时代问题的回答和应对。

 

 

 

 | 丁映棋 陈钱潼

 | 尚方剑

指导 | 施能婧


|
Copyright 2011 华东师范大学党委,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