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2日下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党委开展“百物进百校 百讲证百年——中共一大纪念馆百件文物藏品进课堂”主题活动,中共一大纪念馆携馆藏珍贵文物藏品——《新青年》第三卷第二号走进师生活动。
与会党员观看了研究生党支部在活动前制作的视频《渔阳里的前世今生》。
中共一大纪念馆宣教专员张粟现场讲述了《新青年》背后的故事,并重点讲解了1917年4月毛泽东同志在《新青年》发表的《体育之研究》一文。
中共一大纪念馆藏品保管专员王欢欢讲述了《新青年》杂志的发展脉络,她讲到“《新青年》第一卷名为《青年杂志》,发行于1915年9月15日,它的发行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从第二卷起,《青年杂志》更名为《新青年》并一直延用此名。自1915年创刊至1926年停刊,前后历经11年,《新青年》始终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旗手和宣传新思想的主要阵地,在当时的中国社会掀起一股生机勃勃的思想解放潮流。”
计算机学院党委书记王长波表示,中共一大纪念馆“百物进百校 百讲证百年”活动搭建的育人平台让学生与文物零距离接触,也作为研究生党支部的一次主题党日活动,丰富了党支部组织生活形式。他希望学生党员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期,面对新形势新任务,要始终不忘初心,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用好用活上海作为党的诞生地的红色资源,在变革的时代,以不变应万变,为民族和社会发展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