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丹阳,传播学院2017级研究生党支部书记,2017级戏剧与影视学硕士研究生。从2013年高考“打定主意”考入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到2017年保研至戏剧与影视专业,这个爽朗干练的姑娘已经与华东师大、与传播学院结下了深深的缘分。
(图 刘丹阳生活照)
“就像去年毕业典礼时陈群校长说的,华师人有一种‘踏实而浪漫’的特质。我觉得挺符合我们华师人的状态的,哈哈。”刘丹阳说,笑弯了双眸。
上海市优秀毕业生、校优秀学生、校优秀党员……过往的荣誉在刘丹阳看来只是人生积淀的一个个过程,她更乐于追寻踏实而浪漫的生活状态。“我喜欢那种状态——既能够认真踏实的工作,又可以有浪漫新奇的点子。”
在党支部同志们眼中,刘丹阳工作踏实稳重;在老师同学们眼中,刘丹阳常常“脑洞大开”、有一些新颖独特的想法。她努力平衡工作与学习,力求寻找二者的结合点,让自己在多样化的实践中不断成长与积淀。
(图 刘丹阳生活照)
戏影课堂:打破窠臼,学会沉淀
2016年秋天,正值大四的刘丹阳走到了人生的岔路口。一面是前景可观的工作机会,另一面是心仪的戏影专业保研机会。思索再三,她选择了后者。“我当时觉得自己肚子里的文墨还不够多,有必要先沉淀一下,让自己拥有在社会上立足的资本。”
现在的刘丹阳很感恩两年前的抉择。读研至今,她在传播学院结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更重要的是,她遇到了对她影响颇深的导师。“在导师身边,我会不自觉的受到他的影响,整个人不会很浮躁,也不会很着急,可以静下心来读书。”丹阳一边说着,一边缓缓摘下入冬后常戴的那顶深灰格子报童帽。
刘丹阳口中的导师是聂欣如教授。聂老师温和可亲,深受同学喜爱,曾多次被评为学生最喜爱的优秀教师。聂老师的专业课给刘丹阳带来了两个最深刻的启发,其一是学会沉淀,其二是打破窠臼。“聂老师会要求我们‘求甚解’,就是对一个最基本的事物再进行刨根问底的探究,追寻事物的本质。久而久之,我会发现我的思考方向不再循规蹈矩,我会去思辨之前并不会质疑的问题,然后再反观现在对这一事物的理解,从而得出新的认知。”
(图 居伊•德波《景观社会》)
《景观社会》是丹阳读研以来非常喜欢的一本书,在潜心读书的过程中,她能感受到自己得到了某种沉淀。 “往大了先不说,比如我有时会抗拒被‘景观、奇观化’的东西被动的控制,我已经关掉朋友圈很长时间了,一开始只是想跟自己做个试验,后来发现越不看就越不想看了。关闭之后感觉生活也并没有因此而缺少什么,反而平静下来做该做的事,这些安宁逐渐替换掉了以往机械复制的刷屏时间,受外界支配的满足感与窥私欲也不复存在啦。也许会引发误会,但时间筛选下来的有趣灵魂并不会因此离你而去,可能景观社会里,选择自我把控比被现象支配更有摆脱控制的能动感。当然了,这也只是我目前的一种选择哈。” 丹阳说着,整理了一下黑色毛衣的衣襟,笑起来。
党支部工作:在摸索中学会踏实与耐心
2017年9月,传播学院2017级研究生党支部正式成立。刘丹阳当选为支部书记,同其他五位来自不同专业的支委同学一道为党建工作努力。
起初,刘丹阳没料到自己会被推选为党支部书记,待紧张情绪逐渐褪去后,她坚定了一份信念:“在什么位置上就要做什么样的事情,大家既然把我选成党支部书记了,那我势必要承担起这份职责。”刘丹阳也在后来的行动中践行着这份职责。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专题组织生活会、“走在春天的华师大”主题摄影展、“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主题展览参观、“青年心向党,筑梦新时代”联合知识竞赛、无障碍电影院志愿活动……在刘丹阳担任支部书记的一年多时间里,2017级研究生党支部坚持每月开展一次党员活动,迄今已举行了各式各样、精彩纷呈的党支部活动。在任职期间,她带领传播学院2017级研究生党支部获得了2017-2018学年度华东师范大学“先进学生党支部”的荣誉称号。
(图 “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主题展览参观活动)
“其实我之前没有太多党支部工作的经验,很多事情我都是接手后边做边学的。对此我非常感谢李浩老师、何柳萍老师。” 党支部的日常工作往往是很精细的,比如最近刘丹阳正在着手的发展党员同志的工作。在这项工作中,每一个项目具体如何填写都不可以出现任何差错,同时需要时刻跟进收取很多材料。“去年我刚接手这项工作的时候,常常会麻烦何老师,甚至会一天给她拨打好几次微信电话。何老师也总是不厌其烦、事无巨细地来指导我。”
从一点一滴的党支部工作过程中,刘丹阳感受到学生工作、党建工作最需要的是踏实和耐心。
刘丹阳还十分庆幸遇到了几位“特别默契相投”的支委同学。“我们支委真的都特别棒!我感觉我们这一届也是巧了,特有缘,我们大家之间都特别能聊得来,每个人都有各自的特色优势,就像一个没有短板的圆木桶,因为每个人的短板都有另一个人的长处给补上了,所以团成团儿之后感觉干什么都能顶得上去,特别能拿得出手。大家各自做好自己分内工作的同时,也会经常相互帮忙。比如,这个活儿本来是组织委员要做的,但组织委员碰巧最近比较忙,那么书记、副书记、宣传委员就会主动站出来帮着做。”
“大家都特别真诚,工作之余有聊不完的话题,基本上大家已经培养出了一种默契,可能这种默契在去年那场上海青年马克思主义理论大比武中就已经培养出来了。”说话间,丹阳眼睛亮了一下,语气中有掩饰不住的兴奋。
(图 传播学院代表队获奖合照)
实习实践:将专业特长融会贯通
2017年11月,党的十九大刚落下帷幕。“上海青年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大比武”在上海戏剧学院新空间实验剧场举行,来自上戏、复旦、交大、同济、华师大等11所沪上高校的优秀青年齐聚一堂,围绕“我与党的十九大”这一主题展开角逐。
传播学院临危受命,刘丹阳有幸担任华师大代表队的队长,带领几位传院党员同学组建了一支队伍参加比赛。其中,传播学院2017级研究生党支部的共六位支委同学都参加了这支队伍。
(图 刘丹阳在比赛中饰演一位宿管老阿姨)
丹阳结合戏剧与影视专业的特长,计划排演一部校园短剧。然而,当时决定以短剧形式参赛的队伍有很多,复旦大学参赛队甚至还计划请中共老兵参演。如何让本队伍的短剧在众多相似作品中脱颖而出?这成为摆在丹阳面前的头号难题。
“我当时受话剧《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的启发,想到了一个比较新颖的点子,就是运用实景转投的方式,演员边演边拍,使观众视角由单纯接受转化到摄像视角,在形成一种主观参与的同时,在大屏幕上呈现重叠的万花筒式的演出效果,也增添了互动感。”丹阳提出的创意想法很快得到队员们的赞同,大家迅速分工,根据各自的专业特长开始忙碌起来。队员们以学校的青年马克思主义电视台为故事背景,演绎出自身和党的十九大之间的关系。
刘丹阳坚信“艺术来源于生活”的道理,在脚本写作之前,她和队员们一起亲临华师大校园进行采访,采访到多位同学、老师以及宿管阿姨,甚至采访到了在部队里获得荣誉勋章、刚结束参军的同学。“后来撰稿的时候,我感觉到因为素材做得很充实,写起来就特别容易、特别轻松。毕竟台词来自于实地采访,就不会那么生硬艰涩,都是水到渠成、自然而然的,这样演出来也很生动。”
(图 “大比武”华师大比赛成绩和奖杯)
最终,由刘丹阳带领的华师大参赛队伍收获了全市第三名、上海市二等奖的好成绩。谈到这次荣誉,刘丹阳谦虚地埋下头说:“在排练时间较短的情况下,能获得这个成绩,真的很难得,因为比赛的前两名是两所主办学校。我觉得我们每一位队员也都是有独特人格魅力的人。”
除了在校积极参加实践活动,刘丹阳也勇于在校外实习中不断突破自我。从第一次在美琪大戏院《声音奇幻秀》做视觉特效导演,到去湖南卫视大火的节目《声临其境》做声音导演,刘丹阳一步一个脚印,向心中梦想的方向起航。
(图 刘丹阳在《声临其境》实习录制现场)
谈及未来:脚踏实地,仰望星空
刘丹阳出生于冬天一个晴朗的早晨,家人给她起名“丹阳”。从祖父辈到父母辈的两代家庭成员中有多位党员,家人认为“丹”字也有传承党的红色思想的意义。
2018年是党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也是刘丹阳来上海读书的第五年头。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上海,丹阳的回答是“包容”。的确,在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发展进程中,上海逐步成为改革开放排头兵和创新发展先行者,上海始终以兼容并包的姿态接纳着来自五湖四海的人才。无数年轻人在上海开启追梦之旅,刘丹阳也是其中的普通一员。
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华师大,丹阳的回答仍是“包容”。刘丹阳对华师大有一份独特的情感:“我感觉华师大和它身在的城市是一样的,都是一个包容性非常强的一个地方。到底是因为什么把大家凝聚到了这里?到底是因为什么让大家在这里这么有奔头、有拼劲儿,每个人都为了各自想要追求的目标而努力?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神秘的点,证明这个地方是值得留恋的、值得憧憬和期待的。”
刘丹阳想成为一个“踏实而浪漫”的追梦人,既可以让思绪飞在天上,也能够脚踏实地做事。对她而言,人生重在尝试,每一条路都需要亲自走过才能做决定。虽然未来的具体影像还是未知的,但已能勾勒出一个大致的轮廓。“我最初的梦想是导演,我也知道作为一个女孩子,想要做真正意义上的导演,真的是很不容易的,但是我没有放弃这个梦想,梦想的存在就是要让人去追的呀!”刘丹阳笑着,瞳眸中投射出明亮的光芒。
(图 刘丹阳生活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