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华东师大23年接力“爱和奉献”

发布者:陈春常发布时间:2022-05-17浏览次数:98

  “青春孕育无限希望,青年创造美好明天。一个民族只有寄望青春、永葆青春,才能兴旺发达。”

  在华东师大,有这样一群年轻人,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放飞青春梦想、展现青春担当,用一年时间做一生难忘的事。他们坚持了23年!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系列专题聚焦华东师大支教团的青年在云南武定奋斗奉献的故事。

  二十多年来,华东师范大学一届又一届的研究生志愿者接过接力棒,先后到云南、青海等边远地区开展支教扶贫工作,并凭借学校的优势学科为中西部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着青春力量。

 

 

 

 

  彩云之南的武定县,武定一中的一堂高一地理课上,来自华东师范大学的支教老师杨洋拿出了自己收藏的化石激发起孩子们的浓厚兴趣。

 

  武定一中学生杨蕾表示:“她们在上课时候带来了新颖的学习技巧,然后学习方法很灵活,拓宽了我们的思维,然后让我们上课更加积极”。

  杨洋说:“我会在课堂上设置一些地理相关的探索性的、发散性的问题。我会带孩子们在校园里观察一些植物,进行一些户外的地理考察。”

 

  而在学校的七彩小屋里,支教老师正在带领同学们开展一场名为“七彩神笔”的美育教育活动,主题聚焦疫情防控。

  武定一中学生魏建明表示:“在我们的‘七彩小屋’里,我们可以做一些绘画,还有手工,这些活动都缓解了我们的学习压力,丰富了我们的生活。”

 

  从2001年起,华东师范大学研究生支教团就坚守在武定一中的教学一线,逐步形成了教育建设、生活服务、社会活动开展互相融合的全面支教体系。

 

  其中2020年9月启动的“教育筑梦”计划,为支教地学校提供法治教育与心理教育帮扶。华东师大的优势学科心理学也在这里惠及无数学子。武定一中心理老师卢建东说:“对于学生如何来认识自己,如何来识别和发现自己,包括身边人的心理问题;还有就是帮助他们很好地提供自己的心理韧性都是有非常好的帮助。”

 

  同时,支教老师们还关注到当地农民工子女经济负担重、亲情缺失和教育缺位等问题。去年,他们联系对接华东师大校友捐助奖学金,定向帮助家庭贫困学生。

  华东师大研究生支教团志愿者谭泳轩表示:“我们可能就会私底下,对学生进行一下谈心沟通,我们才能一对一地提供相关的针对性的一些帮助。”

 

23年间,华东师大先后组织23批研究生支教团。华东师大地理科学学院教授周立旻就是第一批支教团成员,薪火传承,现在他的学生杨洋和王芝燕是第23批支教团成员。

  华东师大研究生支教团志愿者王芝燕说:“有一句话是:‘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我以后也会把接力棒交给下面的学弟学妹们。”

  周立旻表示:“当看到我的学生选择加入支教团,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支教,我感到无比的欣慰和自豪,这就是我们的传承。”

 

 

  在武定一中校长白志祥看来:“华东师范大学二十几年从不间断的帮扶,对我们学校师生在理念更新、思想转变、理想信念的树立方面,都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华东师大研究生支教团如何在西部抒写最美好的青春?还可以通过这个vlog了解。

  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就是要激励广大团员青年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征程上奋勇前进。实现中国梦是一场历史接力赛,当代青年要在实现民族复兴的赛道上奋勇争先,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用青春的能动力和创造力激荡起民族复兴的澎湃春潮,用青春的智慧和汗水打拼出一个更加美好的中国!

 


来源丨团委

视频丨东方卫视 

通联丨张静 

编辑丨余苏宁 吴潇岚 

编审丨郭文君 吕安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