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网站:华东师大党委中心组专题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五四讲话精神

发布者:学术报告管理员发布时间:2014-05-20浏览次数:64


  习近平总书记五四重要讲话发表后,华东师范大学组织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学习和讨论,师生反响热烈。在515日下午举行的校党委中心组学习扩大会上,与会人员专题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五四讲话精神,听取教科院教授、上海纽约大学文理学院副院长赵中建的专题报告,与会者交流了学习体会。会议由校党委副书记杨昌利主持。

  赵中建教授在专题报告中从国际比较的视角入手,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对高校育人和深化改革提出的要求,结合自身近年来对创新问题的系统研究和在上海纽约大学的工作体验,与中心组成员分享了对人才培养、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和在国际办学中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等问题的思考,全面系统地阐述了高校在创新驱动、转型发展、变革教育当中的责任所在和使命要求。

  专题报告后,中心组成员围绕高等学校如何深刻理解和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引导青年学子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青年学子成长成才提供帮助和支持等问题展开了深入交流和热烈讨论。

  在交流发言中,有的同志着眼于“人”的主体性,从历史比较的维度阐述了对五四精神的理解。大家认为,习近平总书记五四讲话是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国家治理体系和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总目标后对“人的现代化”问题的集中阐述,“所有的现代化最终都要落实到人的现代化,中国现代化的‘品质’如何以及未来能够走多远都直接取决于国民整体素质的提升”;不同于洋务运动的“器物”现代化和辛亥革命的“制度”现代化,五四运动更多地是指向“人”的现代化,五四精神的核心在于其创新性,在于对世界先进文明的主动学习和对先进价值观的孜孜以求,在于思想的开放、眼界的开阔和素质的提升,即梁启超所说的“新民”。谈到如何引导青年学子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同志以苏联因民族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泛滥而解体、俄罗斯因爱国主义而强大为正反案例,论述了核心价值观在凝聚思想共识、维护国家稳定中的重要作用,强调大学在育人实践中进一步加强对青年学子个人层面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特别是爱国主义教育。

  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对青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了“勤学、修德、明辨、笃实”的殷切期许,也对高等学校和高等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工作要求。高校如何更好地“关心和爱护学生成长”、“为他们实现人生出彩搭建广阔舞台”?大家认为,增强高等教育工作者的责任意识是重中之重。高校培养人才的责任是具体的,体现在日常教育教学和师生交往的点点滴滴中;对学生提出明确、具体、合理的要求是学校和老师的责任,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也是对学校、对老师自身提要求,指导和帮助学生完成这些要求是学校和老师不容推卸的责任。大家表示,要学会用心善待学生,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学校和老师发自内心的关爱。

  华东师范大学党委书记童世骏最后发言,他认为习近平总书记选择在纪念五四运动95周年这个时间、选择在大学这个地点、选择面向高校师生特别是青年学子这个群体系统阐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意义深远。习总书记在讲话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国家、社会和个人三个层面的价值要求与中国古代倡导的治国平天下、齐家和修身对应起来,用中华民族的传统智慧和好学精神诠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民族特性和时代特征。围绕如何在办学实践中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五四讲话精神,童世骏强调了在人才培养、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和国际合作办学中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无论是一个民族,一所学校,还是一个个人,其价值和尊严都取决于有一个独特的认同和连贯的个性;没有这种独特认同和连贯个性,就不可能有出彩的民族叙事、学校叙事和个人叙事。改革开放取得伟大成就,使我们有条件把中华民族的叙事与中国大学的叙事和大学师生个人的叙事更加有效地关联起来,把中国梦、师大梦和师生梦更加有效地统一起来”。他指出,在人才培养中发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就是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在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过程中发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就是要借助于中国特有的政治资源和文化资源来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学校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在国际合作办学中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意味着我们不能把国际合作办学仅仅看成是一个向国外学习的过程,而也要把这种国际合作同时看成是考验我们到底能贡献多少中国智慧或“中国悠久的教育传统的精华”的一个机会。

教育部网站日期:2014520

链接: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169/201405/1690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