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一校两区、联动发展“的校园文化
一、 难题: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
2006年,华东师范大学主体搬迁至闵行校区(规划5个学院留在原校区,其余院系转移到新校区),形成了“一校两区、联动发展”的办学格局。同年,教育部和上海市重点共建华东师范大学,学校进入国家“ 985 工程”高校行列。新校区摆脱了办学空间有限的压力,硬件设施相对完善,建筑实用美观。但是,远离市区,交通不便。其次,基础设施分期建设,硬件建设末能完全到位,校园文化建设难度增加。第三,新校区短期内不能形成历史感较强的校园文化。第四,新老校区间校园文化创造主体之间交流的非充分性,对校园文化传承和学术氛围带来不利影响。校园文化经费的不足也是一大问题。
二、破解:建设一流大学的制度、学术和精神文化
学校广大干部、师生员工清醒地认识到,必须积极弘扬自信务实、包容执著的学校优秀文化传统。齐心协力,在“五个校园”(学术校园、民主校园、活力校园、艺术校园、和谐校园)特色文明创建活动基础上,建设一流大学的制度文化、学术文化和精神文化,以推动世界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设。
1、建设以人为本的制度文化,着力于培育创新型的学校文化。《华东师范
大学2006-2010年事业规划纲要》明确提出:“积极培育创新型学校文化,推进精神文明建设,为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学校把校园文化建设纳入每年的重点工作计划中。党群组织、行政职能部门和院系等,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和积极性,文明办、宣传部积极协调和组织。学校开展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在明确办学思路、解决突出问题、创新体制机制和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以“党员之家”活动为基础,以“创建立项”工作为抓手,积极推进学习型基层党组织建设,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充分发挥党团员骨干队伍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加强新校区的文化宣传设施建设。一校两区内宣传功能逐步完善。新校区广播台和有线电视台建成使用;在华闵食堂前广场安装了新的宣传栏和橱窗并使用。加强学校新闻网和宣传思想网站建设,引导舆论和丰富校园文化。除原有的校园文化景观布置外,在行政楼和教学楼布展艺术学院师生艺术作品,还有如外语学院、物理系等布置的世界文学名人名言画廊、科学家生平简介艺术装饰。还利用社会力量,在餐厅安装所赠予的电视机。
加强“三区联动”工作。2006年,建立了由区政府牵头,区域内大学、园区共同参加的闵行“三区联动”联席会议制度,为学校新校区建设和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区政府给予免费接入有线电视。华东师大影剧院、博物馆的区校共建项目合作框架协议已于2010年6月正式签约。华东师大紫竹教育园区也于2010年4月正式开工。共投资数亿元资金。
2、提倡学术民主和自由的学术文化。围绕建设一流教育的目标,学校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与教材开发、优秀教学团队建设、实践教育和创新能力培养等方面进行了新的探索。学校从2005年起为全校一、二年级本科生配备本科生导师,要求院系每学期公布教师辅导答疑的安排,有效地促进了师生之间在感情和学业上的交流沟通。积极推进院系专业课程资源的共享,打破专业壁垒,引导跨学科、专业选修课程,满足了学生的需求。推进师范生卓越人才培养计划,选派师范生出国学习。实施“985工程”拔尖人才培养项目规划,完善研究生资助体制,创新招生模式,实施推免生专项计划,促进研究生结构调整与培养模式改革。开展国际游学和跨文化教育活动,拓展深化与国内外高校开展合作交流,为学生赴国内外大学交流学习提供更多的机会。截止2010年,已为本校学生提供了50门英语授课的专业课程。开设通识选修课程数量360门次,形成了70门左右有示范作用的通识教育平台课程。终身教授定期为学生举办前沿学术讲座报告等。2010年,校级学术报告约180余场,其中院士报告31场,外籍学者报告130场。
2、弘扬“求实创造、为人师表”的校训精神,形成高尚、和谐、进取的精
神文化。学校充分利用校庆、开学和毕业典礼等重大节庆活动开展主题教育活动。
2010年,共举行了26场“丽娃校友论坛”讲座。其中,校庆期间邀请了来自美国、日本的8位海外知名校友等举行了报告会。在新生接待、学生搬迁、春节留校学生慰问活动、纪念建国60周年、上海世博会等重要活动中,发挥学生党团员志愿者的排头兵和先锋队的作用。组织了近5000人参与世博会各类志愿服务。
加强学生社团建设,活跃校园文化。学术科技、志愿者服务与实践、文化娱乐及体育四大类社团有99家,设有指导老师。对重点社团给予指导与提高。完善《社团联合会学生社团章程汇编手册》,对社团进行星级评定,给予奖励。一批较为成熟的学生社团承办了校园文化活动,如校园文化艺术节、“文化网景”系列活动、大学生体育联赛等。
着力推进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切实提升新校区的校园文化生活品质。克服大型文化活动场地条件欠缺的困难,两年来成功上演了川剧《李亚仙》和上海民乐团音乐会,组织了校艺术学院与美国的大学交响乐团音乐会。在上海国际艺术节活动期间,邀请外国艺术家来校演出。举办多场中国传统戏曲欣赏讲座。此外,还组织在市中心上演优秀剧目的剧团优惠师生票源。以校学生艺术团为骨干,以上海市大学生艺术实践基地为依托,在校园内开展了高雅艺术演出、欣赏活动,如新生文艺汇演、新年文艺演出和春节联欢会等。
以孟宪承书院为载体,开展各形式特色活动,提升免费师范生综合素质。开设艺术修养班、举办“书院杯”公费师范生辩论赛以及师范生“人生发展规划设计大赛”等。此外,学校首创的以慈善爱心屋为核心的帮困助学的模式、学生人生发展导航行动和个性化培养的“1+8”学导制、学生与校领导、职能部门定期面对面交流的“大学生参议制”等项目,也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特色品牌。
三、结语:破解难题的成效和思考
学校着力开展“一校两区、联动发展”的校园文化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为建成世界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打下了坚实基础。《在特色展示中促进和谐交流 在和谐交流中提升主题教育——华东师范大学民族文化艺术节》荣获2010年教育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一等奖。学校还获得了2010年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会颁发的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先进单位的光荣称号。以“文明观博,共襄盛会”为主题的“百城行动”项目,荣获2009年上海教育系统校园文化优秀项目”。
多渠道拓展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首先是学校广大干部和师生员工有充分的思想认识,领导给予重视,并且在学校事业规划和工作重点计划中体现出来,校文明办、宣传部统一协调和组织,充分发挥职能部门、群众组织团体和院系的积极性,积极开展“三区”联动,争取社会各界力量支持,包括各级政府和校友的支持和捐赠,克服经费不足的困难,坚持以一流大学的文化意识和文化自觉引领学校文化建设,加快推动世界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