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书育人楷模先进事迹报告团高教分团上海首场报告会在校举行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2-09-29浏览次数:0

教书育人楷模先进事迹报告团高教分团上海首场报告会在校举行
 
教书育人楷模先进事迹报告团高教分团上海首场报告会6月29日在我校科学会堂举行。活动由教育部、光明日报社联合主办,上海市教卫党委、教委承办,我校宣传部协办。同济大学郑时龄院士、南昌大学石秋杰教授生前的同事焦晓燕副教授、北京大学高松院士、大连海事大学贾凤姿教授作了精彩感人的报告。我校党委书记童世骏、副书记罗国振出席。报告会由上海市教卫党委副书记、市教委副主任高德毅主持。
童世骏代表学校对教书育人楷模先进事迹报告高教分团来我校作报告,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他表示,郑时龄等老师来我校做报告,对我校秉持“求实创造,为人师表”的校训精神和“智慧的创获,品性的陶镕,民族和社会的发展”的办学理念所进行的师德教育和师风建设,提供了难得的指导和推动。
 
我校学生向报告团成员献花
 
我校学生代表为报告团成员献上了鲜花。
郑时龄以“用脑、用心也用手,做一名优秀的建筑学教师”为题,讲述了自己做教师的感想和体会。他说,当好教师,要用脑。在从教的31年当中,他坚持边学习边教学,开设了“建筑评论”课,出版了《建筑批评学》,填补了我国建筑学领域的空白。他认为,当好教师,还要用心。高中时候,很多老师都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这给他树立了榜样,也让他成了一名具有儒雅风范的“可爱老师”,一名桃李满天下的老师。他强调,当好教师,还要能动手。他十分重视学生的动手能力,并把自己参与城市规划、建筑设计等活动的体会讲授给学生。他坚信:只有言传身教,才能创造出“更美好的建筑、更美好的教育、更美好的城市,更美好的未来”。
 
同济大学郑时龄院士、南昌大学石秋杰教授生前的同事焦晓燕副教授、
北京大学高松院士、大连海事大学贾凤姿教授作了精彩感人的报告
 
焦晓燕以“永生的博导妈妈”为题,讲述了石秋杰的感人事迹。石秋杰生前是南昌大学理学院化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在患上绝症的14年里,她经历过三次大切除手术、几十次化疗、放疗,但从没有耽误过学生的课,也没有因为病痛放松过对科学的追求。长期的化疗、放疗致使她声带嘶哑,她便用扩音器坚持给学生讲课;去世前的一个月,她还去实验室指导学生实验,直到去世前的48小时,她还在争分夺秒地为她的研究生修改毕业论文。她生命最后时刻发给学生的短信里还充满了愧疚:“各位同学:对不起,因为身体原因,近半年给你们的关心和指导太少了,深感抱歉,请谅解!当初接纳你们的时候没有想到身体这么快就变成今天这样,否则我就会把你们推荐给更优秀的老师。请继续完成好你们的学业,预祝你们都有美好的前程!永别了!”
高松以“做科技报国、教书育人的先锋”为题,讲述了自己的科研和从教之路。高松说自己的父母都是党员,这让他从小就产生了要为祖国建设事业献身科学的愿望。研究生阶段,他从导师的言行中知道了怎样做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老师。他说,现在自己有很多的头衔,但排在第一位的永远是教师。他注重教学内容更新、教学方法改革,激发学生自身兴趣和创造力,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勇于批判,积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机会,支持学生参加国内外学术活动。他用高尚的个人品德和勤奋严谨的科学作风为学生树立了人生榜样。
 
感人事迹令现场观众动容
 
贾凤姿以自己三十余年的教学生涯诠释了“师德是教育之魂”。他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把自己看成学生的母亲。学生没钱回家过年,她就辗转把路费送到这名学生手中。有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她半夜登陆游戏进行苦口婆心的劝诫,终于感化了他们。她把三尺讲台看得比什么都重要。为了备好课,她把孩子放到了洗衣机里,结果自己的孩子爱上了洗衣机里的味道。为了不耽误学生,她不顾术后虚弱的身体,坚持上完课,结果喷血在墙壁上。她强调授课的技巧,拒绝枯燥的说教,以学生喜闻乐见的事讲深奥的道理。她的课堂每次都爆满,被学生称为“最迷人的课”。
报告触动了在场师生的心灵,使在场师生的思想得到了一次神圣的洗礼。
 
报告会后,高德毅、罗国振等与报告团成员合影
 
聆听报告会的还有上海各高校分管书记或分管校长,各高校宣传部长、文明办主任、人事处处长、工会主席,各区县教育局分管书记或分管局长,各区县教育局宣传科科长、人事科科长、工会负责人,各大中小学教师代表等。
<